中国葡萄种质资源的调查—20世纪70年代以后
来自: Abbott
2016-03-05
706

我国是世界葡萄属植物主要起源中心之一。地质化石研究表明,山东省临朐县距今2 600万年以前山旺第三纪中新世植物化石中就有秋葡萄(Vromanetii RomanDu Caill ex Planch)的存在。前章已述,我国是世界葡萄属植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G阿尔维特(GAlleweldt,1990)也认为,世界上已报道的65个种葡萄属(Vitis)、真葡萄亚属(Euvits)植物中有29个种起源于我国,还有另外8个种估计也起源于中国。但长期以来,受历史性原因的影响,对于我国野生葡萄资源的调查和研究一直未能深入全面进行,直到1949年以后,我国宝贵的葡萄种质资源才逐渐被人们认识,葡萄种质资源的调查研究工作才逐步深入。纵观这一进程,我国葡萄种质资源的调查和研究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

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和改革开放,我国果树学界和植物学界重新开始进行果树资源和植物资源的调查和研究。从70年代开始,国内外对植物种质资源研究认识的深化,推动了我国的葡萄种质资源调查研究。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王文采、李朝銮、左大勋和袁以苇等在进一步调查的基础上发表了一些葡萄属植物的新类型,并对以往的研究结果进行总结,提出了我国葡萄属植物的种类与分布,并对不同种类的分布进行了归纳。这一阶段突出的工作是野生葡萄种质资源调查。1978年,原西北农业大学贺普超、晁无疾和纯诚等开始进行秦岭、巴山山区野生葡萄种质资源调查。20世纪80~90年代,上海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李世诚、金佩芳等开展我国南方野生葡萄种质资源的调查与研究。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孔庆山、宗学普,江西农业大学园艺系范邦文、廖飞雄,湖南农业大学魏文娜、王琦ND579,山东酿酒葡萄研究所胡若冰,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温商霖,海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苗平生,原中国科学院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施立民和原河南省农林科学院王遂义等对相关地区的葡萄野生资源进行了调查。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还专门组织对西藏野生果树资源进行了考察,首次了解到西藏高原野生葡萄的资源和分布状况。1997年,新疆大学林培钧等在天山野果林进行调查,首次在新疆发现野生葡萄(Vpiasezkii Maxim)的分布。20世纪50~70年代,台湾省林嘉兴等陆续进行了台湾地区葡萄种质资源的调查,基本查明了野生葡萄在台湾的种类和分布。

根据1998年版《中国植物志》(第四十八卷 第二分册)记载,我国共有葡萄属野生种37个种、1个亚种、10变种。其中近30个种都是在近20年间由我国科技工作者在调查中发现和命名的。

近半个世纪的调查研究结果充分显示,我国是世界葡萄属植物重要的起源中心和分布中心。

中国葡萄种质资源研究成果和新种质的发掘丰富了我国和世界葡萄种质资源库。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九州大学公众号,了解更多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相关推荐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