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作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中国气候复杂,气候类型多样,气候带之间气候差异明显。而同一气候带内气候变化相对稳定。中国农业布局的地段性、地带性和种植结构农业的一熟制、两熟制,甚至多熟制都与气候带、气候资源的地域性相适应。这是气候的相对稳定和生物对环境相适应的结果,不论我国的熟制多么复杂、多变,都在这个原理范围内,都各有其气候的适应范围和限制界限,这就是气候条件对农业影响的评估的基本出发点。基本背景、基本依据。
2.农作物对环境的不适应性 气候的多变性,这里指的是气候变化的非正常状态。由于中国具有典型季风气候的特点,而表现着气候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而且都很强,往往变幅又相当大,偏离气候的正常变化,可以是几年、几十年不遇,呈明显的气候异常状况,这种气候异常往往带来种种致使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不能适应的气象,农业气象灾害,成为农业生产的限制和障碍因素。但由于气候异常的不均性和农业生产对象不同对环境要求的差异性则有不同的影响结果。根据气候的异常程度、影响范围、评估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影响程度。这是对农业气象情报的灾情评估的重要依据。
3.农作物的生存对环境的依赖性 农业生产在自然条件下进行,作物的生长、发育、成熟离不开光、温、水。光、温、水是作物赖以生存的环境条件,缺一不可。否则作物的光合作用、代谢过程无法进行。没有水作物不能生存。温度低于下限或高于上限温度,作物不能正常生长,以致造成冷害、冻害或高温害。阴雨寡照,有水、日照奇缺作物生长不良。光、温、水的协调配合才是作物生存的优良环境条件。气候条件的变化带来光、温、水的不同组合,也带来不同的影响。作物的各生育阶段对环境的要求各异,对因子的敏感性不同,也就是说气象因子在作物的全生育期都起作用,但不同发育阶段所起的作用不同,影响不同。特别是作物的生育关键期、产量形成阶段,光、温、水组合是否协调对产量的高低有明显的作用。不同的组合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不同,不利于农业生产的组合导致农业减产,有利于农业生产的组合,使农业增产,最佳组合会导致农业的更好的收成。因此,建立不同作物、不同时段、尤其是关键期的组合模型对编制农业气象情报服务产品,提高服务产品质量都起重要作用。
4.气候异常对农业影响的双重性 气候异常不都给农业带来不利或危害,气候异常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同程度的有利影响或有利有弊或利大于弊。这是气候的区域性和地带性又是作物对环境要求的差异性的综合结果。如从热量条件来看, 自南而跨越热带、亚热带、温带。地处温带的东北地区热量水平低,如果气候异常,气温偏高,尤其是夏季气温偏高,则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可获得好的收成。扛南地区夏季气温偏低,抑制了严重的高温伏旱天气的出现,对农业有利。从水分条件来看,我国分为湿润、半湿润、干旱、半干旱、极干旱地区,简而言之是北方干旱、南方湿润。气候异常,北方降水偏多,可能造成局部地区的洪涝灾害,而大部地区获得丰沛的降水,旱象解除,地下水得到补足,实属利大于弊。台风也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台风既造成严重的灾害又带来大范围的降水,又解救了农业,真是有利有弊。降水偏少,从气候的角度出现干旱,但正出现在作物需要蹲苗长根时,干旱不是危害而是有利。在产量形成的关键期气温偏低,发育缓慢,生育期延缓,有利于库容充实,产量增加。这是正确分析、评价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影响的重要依据。
5.农作物对环境条件具有一定的抗御能力和调节能力 农作物遵循自身的生长发育规律,其变化比较稳定,而环境条件的变化则时大时小,仅在一定范围内偏离正常气候,作物有一定的抗御能力,对气象条件有一个适应范围,有一个临界值,最高限度和最低限度的界限,如三基点温度、水分的临界指标等表现了作物对不利气象条件的抗御能力。另外,作物还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前期条件不好,后期得到改善,通过作物的自身调节,可使作物的生长由差转好,后期对前期起到了补偿作用。出现这种状况时特别需要采取相应的农业技术措施加强田间管理,农业气象情报在评价前期条件时要有针对性的提出措施建议,提请用户注意,使农业气象情报起到指导生产的参谋作用。
6.农作物生长的阶段性与气象条件变化的同步性 作物的生长发育的阶段性与气象条件的变化基本同步。采用不同时间尺度(旬、月、季、年)来评判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必要的,及时把气象条件变化、影响、阶段总结、分析及应采取的决策措施反映在农业气象服务产品之中,提高情报的实时性、可用性、对农业生产的指导性,也使情报产品具有连续性等特点。
7.农业气象情报是多学科的综合性产品 农业气象情报涉及的范围广,是气象与农业的边缘科学,涉及气象科学、灾害学、环境科学、农业科学、情报学、系统学以及卫星遥感应用科学等多学科。对农作物要什么、怕什么,气象条件的适宜与不适宜要针对作物的种类、品种、属性进行评价。对灾害进行评价时,对灾害的种类、强度、范围、症状都加以评述,对干旱灾害评价时要包括前期降水量、土壤水分变化、作物需水量等应用多种学科的理论,进行综合评判。
扫描二维码关注九州大学公众号,了解更多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