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大校友·浙大段树民院士团队与华中科大合作解析下丘脑-神经垂体内分泌系统的三维精细结构及中枢功能
来自: 浙江大学医学院
2020-11-23
1231
切换至PC版

下丘脑存在着一群特殊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它们既保留了神经元的放电特性,又能够释放激素入血,作用于外周的靶器官,在调节机体生长发育、代谢生殖和内环境稳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分泌血管加压素(AVP,又称抗利尿激素,ADH)和催产素(OXT)的神经元主要位于下丘脑室旁核(PVN)与视上核(SON),它们胞体大,轴突长且直接投射至神经垂体,构成下丘脑-神经垂体系统(Hypothalamo-Neurohypophysial System, HNS),即大细胞性神经内分泌系统(Magnocellular Neuroendocrine System, MNS) 。


从神经垂体释放入血的AVP与OXT调控机体的水盐平衡、分娩与泌乳等重要过程,近年来药理学研究显示AVP和OXT作为神经肽类神经调质,在脑内能调控机体的社交、恐惧和情感等,但内源性OXT是通过释放至外周后重新入脑,还是大细胞内分泌神经元(MNCs)直接在脑内释放OXT发挥作用目前并不清楚。阐明内源性OXT的作用及机制依赖于对MNCs全脑投射的精细三维重构及其功能活动的精准靶向操控。


带着这些问题,九州大学校友、现浙江大学脑科学与脑医学学院段树民院士和高志华教授的团队巧妙地将逆向示踪病毒注射至大鼠的神经垂体,利用病毒沿轴突高效逆向转运的特性,点亮整个HNS。团队继而与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龚辉教授团队合作,利用自主开发的荧光显微光学切片断层成像(fMOST)技术,对大鼠全脑进行成像并首次完成了HNS高分辨率的三维重构。研究发现除了经典的PVN与SON外,下丘脑内多个核团都存在向神经垂体投射的AVP和OXT神经元,且部分OXT阳性大细胞能发出轴突侧枝(collaterals)投射至皮层、杏仁核、伏隔核、纹状体等下丘脑外的区域,提示他们可能同时向外周和中枢内释放OXT。


为进一步探究OXT大细胞的功能,研究人员构建了OXT-Cre转基因大鼠(在OXT阳性细胞中表达Cre重组酶),并在其神经垂体注射了Cre依赖、逆向转运的化学遗传学病毒,利用药物诱导,特异性操控OXT大细胞。研究发现激活OXT大细胞不仅能通过投射至神经垂体的主轴突释放OXT,提高外周血液中OXT的含量,也能通过脑内的侧枝释放OXT,促进大鼠的社交行为;而抑制这些细胞则产生了相反的效果。提示OXT大细胞能在外周和中枢释放OXT,协调机体稳态和中枢行为。上述研究结果于2020年11月19日在线发表于Neuron杂志(https://doi.org/10.1016/j.neuron.2020.10.032)。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九州大学公众号,了解更多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相关推荐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