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口大学大学院医学系研究科的中村教泰教授研究团队与德岛大学大学院医齿药学研究部的安倍正博教授、九州大学齿学研究院的林幸壱朗准教授研究团队共同成功开发可通过荧光生物成像在体外深入观察癌组织的近红外荧光・有机二氧化硅纳米粒子。
【研究要点】
· 利用荧光生物成像诊断法,成功开发可在体外深入观察癌组织的近红外荧光·有机二氧化硅纳米粒子。
· 成功实现从癌组织表面到深部的观察,以及免疫细胞体内动态长期观察。
· 发现研究团队独立开发的有机二氧化硅纳米粒子中包含上转换的多彩荧光特性。
【概要】
荧光生物成像诊断法可期应用于癌症早期发现及术中观察等医疗及医学研究。本研究团队不仅成功实现从体外观测癌组织,还通过调整激发光波长,实现由表及里,深度调节式地观察癌组织。并且,研究使用的纳米粒子安全性高,被实证可在生命体内实现长时间的观察,此外,还可从生命体外观测免疫反应。
在生命体内标记重要的免疫细胞之一“巨噬细胞”,并移植异源细胞后,可观察到巨噬细胞向移植部位移动,发生排异反应。这项成果可期应用于包括影像诊断在内的癌症研究及免疫学研究,以及再生医疗。并且研究还发现,研究中使用的纳米粒子,具有比近红外荧光、可视荧光以及近年备受瞩目的激发光更高性能的发光特性。
在美国,与本研究成果相同的近红外荧光二氧化硅纳米粒子作为癌症造影剂,已应用于临床试验,诊断及治疗药的开发也在进行中。具有治疗作用的近红外荧光有机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开发也在进行中,该研究成果将有助于癌症医学中“诊断和治疗一体化”的实现。
本研究成果与2020年8月24日发表于美国化学学会杂志Chemistry of Materials (IF; 9.567, DOI: 10.1021/acs.chemmater.0c01414)。
扫描二维码关注九州大学公众号,了解更多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