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是蔷薇科多年性草本植物,其果实果色泽鲜丽,柔软多汁,浓郁芳香,酸甜适口,深爱人门的喜爱。
(一)草莓的生物学特性
1、形态特征和生长结果习性
草莓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矮小,是半平卧丛状生长,株高30厘米左右。草莓由根、茎、叶、芽、花、果实、种子组成。花由花柄、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及花托。
(1)根:草莓的根为须根系,由新茎和根状茎上发生的粗不同的不定根所组成。
(2)茎:草莓的茎有新茎、根状茎和匍匐茎3种,前2种生长在地下统称为地下茎。
1)新茎:新茎是当年生的茎,呈弓背形。
2)匍匐茎:匍匐茎由草莓新生的腋芽萌发而成。其茎细,节间长萌发初期向上生长,超过叶面高度后,垂向株丛少的地方沿着地面生长。一般地下茎多的品种,发生匍匐茎较少。
匍匐茎是草莓的营养繁殖器官,匍匐茎还可再生长出匍匐茎分枝,同样可繁殖幼株。一般情况下,在匍匐茎的偶数节(第2节、第4节、第6节)部位,向上长出正常的叶,向下形成不定根,当接触地面且土壤较湿润时,即扎入土中,形成一株匍匐茎的奇数节位则不能形成幼苗。
(3)叶:草莓的叶属常绿叶,在植株上第4―6片新叶同化能力最强。
(4)芽:草莓的芽可分为顶芽和腋芽。
(5)花:草莓花序为雾伞花序或多歧雾伞花序。
1)花的结构:草莓花由花柄、花托、花瓣、雄蕊和雌蕊几部分组成。
2)开花、受粉、受精:当气温达到10℃以上时,草莓开始开花。草莓开花时间因地区,气候条件和品种而异。雌蕊在开花后8―10天内具有接受花粉能力。
(6)果实:草莓果实是由花托膨大形成,植物学上称之为假果,栽培上称为奖果。草莓果形状有圆锥形、短圆锥形、长圆锥形、圆球形、扁圆形、扇形、楔形、长楔形、宽楔形、平楔形等10余种。
(二)物候期
草莓为常绿植物,在一年中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可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1)萌芽期和开始生长期:春季10厘米深土层内的温度稳定在1~2℃时,根系即开始活动。根系生长比地上部早10天左右,此时的根系生长主要是上一年秋季长出的根继续延伸,随着气温升高,逐渐长出新根。草莓生长主要依靠根状茎及根中贮藏的营养物质。
(2)现蕾期:地上部生长约1个月后出现花蕾。
(3)开花期和结果期:从花蕾显露到第一朵花开放约需15天左右。由开花到果实成熟约需1个月左右。花期长短因品种和环境条件而异。花期一般持续20多天。在同一花序上有时第一朵花的果已成熟,而最末的一落花还正在开放,因此,草莓开花期与结果期很截然分开。在此物候期间内也开始抽生少量匍匐茎。
(4)旺盛生长期:奖果采收后,植株进入旺盛时期,先是腋芽大量抽生匍匐茎,新茎迅速分枝,新茎基部相继长出新的根系。
(5)花芽分化期:草莓经过旺盛生长之后,多数品种在外界低温(气温10~17℃)和短日照(日照时数为12小时以下)的条件下开始进行花芽分化当温度降到5℃以下,花芽分化停止。
花芽分化的开始,标志着植株从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在夏季高温和长日照的条件下,只有四季草莓品种可以进行花芽分化。能不断地开花结果。秋季分化的花芽,于第2年4~6月开始结果,但在促成栽培条件下,可打破这一惯例,促使草莓提早或延晚开花结果。
(6)休眠期:花芽形成后,由于气温逐渐降低,日照缩短,草莓渐渐停止生长,开始进入休眠期,休眠期的草莓表现为秋季发出的叶片小,叶柄短,植株呈匍匐茎状生长,全株
矮化呈莲座状,生长极其缓慢。草莓休眠的程度因地区和品种而异。
(三)、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土壤:草莓属浅根性植物,表层土壤对草莓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因此,要选择保肥,保水性能好,又有良好通透性能的沙壤土。
(2)水分:草莓植株小且叶片大,蒸腾作用强。
(3)光照:草莓喜光植物,但又比较耐阴。如在覆盖条件下越多的草莓其叶片仍可保持绿翌春仍能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
(4)温度:草莓的根系在10cm外土温稳定在2℃时开始活动。在10℃时开始形成新根。草莓地上部开始萌动,茎叶生长的温度是5℃此期一旦遇到-7℃的低温,植株便会遭受冻害,-10℃时多数植株死亡。草莓地上部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26℃开花期,气温低于0℃或高于40℃都会影响授粉受精,影响种子发育,产生畸形果。
(四)品种选择
适于温室栽培的品种
(1)全明星
植株高大,茎叶粗壮、长势旺盛、分枝能力中等、叶面肥大,圆锥形,色深绿,休眠深,需30C以下低温600个小时以上,才能解除休眠。
(2)哈尼
株型稍直立,生长健壮,分枝力中等。叶片稍大,椭圆形,色深绿,叶面平展、光滑。果肉橙红,有心小肉质稍硬。果味甜酸适度,香味浓,品质好。属中熟品种休眠深,适宜露地和保护地栽培。
(3)梯旦
植株生长健壮,分枝能力强,叶片草质而厚,有光泽、花梗比叶柄粗。果实钝圆形,果形整齐,鲜红色、有光泽、果肉较硬,味甜稍酸,具有杏香味,汁多。该品种耐高温,抗病性强,抗叶斑病和叶烧病。
(五)栽培管理技术
1、薄膜日光温栽培管理技术
1)整地、施肥、做畦:整地工作应在栽前10天内完成。
土地平整后,667平方米施有机肥(牛、马、猪、羊粪均匀)(鸡粪必须充分发酵)3000~5000千克,磷酸二铵和专用复合肥30千克,钾肥15千克。具体施肥方法:首先,将有机肥均匀地撒于地表,翻入土中,再将土面整平后做畦,将磷酸二铵及钾肥均匀地撒施于畦面。为了防治地下害虫,667米2地混合施入甲拌磷5千克,或将辛硫磷乳油200倍拌河沙撒于畦面,然后再用锹或三齿耙浅翻10cm,将化肥及农药均匀拌入土中,再将步道沟的土覆盖在畦面上整平待栽。一般畦面宽75~80cm,步道沟宽20~25cm,床高15~30cm。
(2)栽植时期及栽植方法:温室栽苗的时间要根据品种,温度及鲜果投放市场的时期而定。休眠期较长的品种或促成移栽的品种应适当提前栽植。
栽植方法:每畦栽双行,行间距为25~30cm,株距因品种而异采取单株栽植方式的为667米2栽苗10000~20000株。栽后气温高,应每天浇水1~2次,连续浇水7~15天,直到成活为止。合理的深度时苗心的茎部与地面平齐,做到深不埋心,浅不露根。
(3)栽后管理:草莓栽植后,要使土壤保持湿润的状态,对山地沙质土壤或农家肥较多的地块,应浇一次透水,但对土质较粘的土壤或排水不良的地块,在扣棚布前10天,不要大小漫浇,因漫浇会降低地温。
(4)扣棚时期及保温措施:扣棚时间要重视草莓植株生长势气候变化情况,草莓果上市早晚等因素而定,如果草莓生长势弱,应早扣棚反之见应晚些;如果天气持续低温,应早扣棚,反之则可晚一些,一般在10月~11月上旬扣棚是最佳时期。
温室内温度管理:扣棚初期白天的温度应保持25~30℃左右,夜间保持在5~10℃范围内,当夜里温度低于5℃时,需采取保温措施,在大棚内套小拱棚等覆盖设施。开花前白天温度25℃为标准,不宜超过30℃。开化后果实迅速膨大期,白天温度保持在20~25℃,夜间保持在5℃,果实采收期白天温度不超过25℃即可,夜间保持3~5℃即可。
开花期应注意通风,否则温度大,会影响花的授粉受精。使畦形果增多。
(5)覆盖地膜:覆盖物一般用稻草,麦秸、玉米秸、树叶和土等。还可以先覆盖一层地膜,再在地膜上盖稻草等物。在常发生早霜的地区应晚搬覆盖物,或在霜冻来临之前熏烟防止霜冻。
(6)赤霉素处理:喷赤霉素有促进生长,打破休眠,提早成熟的作用。一般在生长期内喷施2次。第1次可在花蕾现30%以上时进行,用1/4克赤霉素对水15千克(注:赤霉素不溶于水,可先用少量洒精或60度白酒溶解后再对水)配成药液,重点喷叶,不要重复。每667米2用药液量30千克。
(7)土肥水管理:草莓栽植后,要充分灌水,一直到返青时为止。草莓返青后,在未开花前,要保持土壤湿润。在扣棚前10天,不能漫灌,漫灌会降低地温,特别是覆盖塑料薄膜后,会使棚内湿度增大,不利于草莓生长及开花坐果。
追肥:主要是第1次预花序即将吐出花蕾,约10月中旬而后在一级序果迅速生长期及成熟期视情况追肥,在12月份以前可20天追1次,12月份之后可一个月追施一次。
花前追肥以叶面喷施为主。追肥种类可选磷酸二氢钾尿素、叶面肥等。其浓度是磷酸二氢钾为0.3%~0.5%尿素为0.2%~0.5%也可喷施绿王,垦量等植物生长调节剂。草莓开花期间,一般不进行叶面肥,因追肥会影响草莓开花授粉使畸形果增多。果实发育期追肥以N肥、P肥为主。尿素、磷酸二铵6~9千克,每千克对水180~200千克,磷酸二铵要在追肥前1天用水浸泡15个小时后再用。在结果期应追3―4次肥,做到少施勤施。
(8)摘老叶:摘老叶从幼苗栽后就开始,首先将枯叶摘去,当苗返青时,新叶由新茎内不断生长,而老叶逐渐衰枯,衰老叶片所消耗的营养大于所制造的营养,应及时摘除以利于植株生长,开花、坐果和果实发育。
(9)花期授粉:草莓自花授粉能结果,但果实小,产量低。如异花授粉,果个大,产量高,所以生产栽培中除主栽品种外,还要配置授粉品种。以增加果重和改善品质。
(10)果实采收及包装运输:果实成熟,最显著的特征是着色,果面由最初的绿色逐渐变幻,最后或为红色至浓红色,果面有光泽。果实着色起初是受光面先着色,随后侧面也着色,随着果实成熟,果实散发出香味,花毒素全身逐渐增加,含糖量也增加,含酸量减少,维生素C的含量增加,到完全成熟时达到最高,采收时间上午8―10时,下午16―18时,包装:草莓一般以纸箱包装为主,高温期及不耐运的品种,也有的用木箱。纸箱规格有3千克装,5千克装,最大10千克装。箱周边打通气孔6―12个,箱要有承压力,上下有垫板。
(六)草莓病虫害防治
草莓褐色轮斑病
受害叶片最初出现红褐色小点,逐渐扩大呈现圆形或近椭圆形,斑块中央呈褐色圆斑,圆斑外为紫褐色,最外缘为紫红色,病健交界明显,后期病斑上可形成褐色小点几个病斑融合在一起时可使叶组织大片枯死。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良种
(2)植前摘除种苗病叶烧毁,并用70%甲托布津500倍液浸苗20分钟,待药液晾干后栽植。
(3)田间在发病初期开始喷洒2%农抗120水剂2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草莓叶枯病
叶枯病主要在春秋发病,侵害叶,叶柄、果梗和花萼。叶上产生紫褐色无光泽小斑点,以后扩大成直径3~4毫米的不规则形病斑,病斑中央与周缘颜色变化不大。病斑有沿叶脉分布的倾向发病重时叶面分布满病斑,后期全叶黄褐至暗褐色,直至枯死。
药剂防治:于秋季降温初期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400倍液,或50%苯菌灵2000倍液。
草莓白粉病
叶发病初期在叶面长出薄薄的白色菌丝层,随病情加重叶缘逐渐向上卷起呈匙状,叶片发生大小不等的暗色污斑和白色粉状物。后期呈红褐色病斑,叶缘萎缩,焦枯,蕾受害,幼果不能正常膨大,干枯,若后期受害,果面覆有一层白粉果实,失去光泽并硬化,着色缓慢并丧失商品价值,严重影响奖果质量。
生物防治:喷洒2%农抗120或2%夷菌素(130~10)水剂200倍液,隔6~7天再防1次。保护地栽培可采用45%白菌清烟雾剂3―3.75千克/公顷或速克灵烟熏剂灭菌。
草莓灰霉病
主要侵害叶、花、果柄、花蕾及果实。在叶上发生时,病部产生褐色或暗褐色水清状病斑,有时病部微具轮纹,平时褐色干腐湿润时,叶背出现乳白色绒毛状菌丝团。蕾花及柄发病变暗褐色,后扩展蔓延病部枯死,果实被害时,最初出现油渍状淡褐色小斑点,全果变软,上生灰色霉状物。
保护地栽培可45%白菌清薰剂3~3.75千克/公顷或速克灵烟熏剂灭菌。
扫描二维码关注九州大学公众号,了解更多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