莴笋属菊科莴苣属,为一二年生草本植物,肥大的肉质茎可食,内含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等,可凉拌、炒食或腌渍,风味佳,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莴笋原产于地中海沿海地区,在我国已有1000多年的栽培历史。现将莴笋大棚秋延迟栽培的主要技术介绍如下:
选用良种
选用南京紫皮、济南柳叶笋、合肥鸭蛋笋、上海白皮笋等苗期较耐高温、对日照反应迟钝的中、晚熟优良品种。
播种育苗
催芽
夏秋季育苗,因天气炎热,莴笋种子出芽困难,又因莴笋种子粒小,播种后种子顶土力弱,所以通常先催芽再播种。催芽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采用低温催芽。具体方法是:将莴笋种子浸种5~6h,淘洗干净后,用湿布袋包好,置于15~20℃下催芽。二是化学催芽。用GA1000ppm溶液浸种2~4h,催芽效果良好。
适期、适量播种
一般大棚秋延迟栽培的莴笋收获期在11月下旬至12月份,苗期为30d左右,定植至收获需60~70d,故播种期应在8月中、下旬。每栽666.7平方米莴笋需准备苗床12~15平方米,种子50g左右。苗床浇水后,均匀撒播,播种后用细土覆盖1~1.5cm。
培育壮苗
因育苗时正处于雨水多,温度高的季节,要想培育壮苗,需进行防雨和遮阳等保护措施。当幼苗2~3片真叶时进行间苗,株行距均为5~6cm。苗床温度白天应控制在18~20℃,夜间应控制在12~14℃。20~30d,当幼苗具有5~6片真叶时,即可移栽。
整地作畦
定植前结合整地施肥,每666.7平方米施用腐熟的优质圈肥4000~5000Kg,氮、磷、钾三元复合肥50Kg,深耕两遍,使肥土混合均匀,整平耙细,作成平畦。
科学密植
因栽培品种为中、晚熟品种,外叶开展度大,植株较高,定植时,行距以30~40cm,株距以35~40cm为宜。定植前1~2d苗床要浇水,以便起苗,带土坨定植,定植深度以土坨与地面平为宜。苗要栽直、栽匀。若覆盖地膜,则在定植后将定植孔用土封严。栽后要及时浇水,以利缓苗。
定植后的田间管理
温度控制
大棚秋延迟栽培的前期,外界温度高,不利于莴笋的生长,应注意加强通风,防止温度过高。莴笋生长期内,温度以白天15~20℃,夜间10℃左右为宜。后期随着外界温度下降,可在大棚内覆盖小拱棚,加强保温。
肥水管理
莴笋大棚秋延迟栽培,因定植时气温、地温均较高,土壤蒸发量大,因此要经常浇水,以利降低地温,并防止干旱。生长期间,可分次追肥,定植后15~20d,可进行第一次追肥,每666.7平方米用尿素10kg或硫酸铵20kg;定植后30d,可进行第二次追肥,每666.7平方米追氮磷钾复合肥10~15Kg,每次追肥后都要及时浇水。在莴笋生长后期,根系老化,吸收能力降低,可采用0.2%~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进行叶面喷肥,以满足莴笋生长后期对营养的需要。
中耕除草
莴笋定植缓苗后,要及时中耕,疏松土壤,清除杂草,促进根系发育。在植株封垄前中耕2~3次,在植株封垄后,不再中耕,但要拔除杂草。
病虫害防治
莴笋的病害主要有莴笋霜霉病、莴笋病毒病、莴笋灰霉病等,主要虫害是蚜虫。莴笋霜霉病可在发病初期喷洒40%三乙磷酸铝(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00~300倍液,或58%的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隔7~10d喷一次,连喷2次,效果极佳;莴笋病毒病可于发病初期喷洒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抗毒剂1号水剂300倍液,或83抗剂100倍液,隔10d左右1次,连喷3~4次,防效明显;莴笋灰霉病可在发病初期喷洒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隔7~10d喷1次,连续防治3~4次,防效极佳。蚜虫,可在蚜虫发生期采用21%增效氰?马乳油6000倍液,或40%氰戊菊脂6000倍液,或20%灭扫利乳油2000倍液,效果甚好。
适时晚收
秋延迟栽培因后期温度低,莴笋不易发生抽薹现象,可根据市场需求,适时晚收。但需注意气候变化,以防受冻。
扫描二维码关注九州大学公众号,了解更多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