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扁豆栽培技术
来自: Vivian
2016-02-22
1157

    白扁豆(DolichoslablabL.)为豆科扁豆属1年生植物,别名老母猪耳朵、眉豆,为国家药典收载品种。多以开白花的种子入药,性温、味甘,归脾胃经,具有和胃化湿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暑湿内蕴、呕吐、泄泻、赤白带下等疾患。据记载,种子所含的化学成分为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等,鲜嫩的荚果常作蔬菜食用。我国南方地区多有栽培,但以安徽、陕西、山西、河南等省产量最大。

    1形态特征

    缠绕性草质藤本,长达10余米,羽状复叶,具3小叶,小叶广卵形、卵形或近圆形,全缘;花序总状,腋生,花多达10朵,白色或淡紫红色;荚果扁状,有时呈半月形,内含种子5粒左右。种子椭圆形,略扁,长10~14cm、宽7.5~11cm、厚4~7cm,表面白色或黄白色、污白色,有的微泛绿色或有小黑点,平滑,未完全成熟者有些皱缩,腹部由顶部至中、下部有一白色棱状种阜,质脆,下连一黄色至黑褐色种孔,种阜的另一端相连于一黄色或黑褐色的种脊,种皮较薄。胚弯曲,黄色;胚根扁,胚芽明显,子叶2枚,肥大,椭圆状或倒卵状。千粒重339g。

    2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性气候,喜肥、喜光,对土壤要求不十分严格,但以壤土或沙壤土长势健壮。北方地区谷雨前后播种,7月上旬进入初花期,花期随植株枯萎而结束,9月上旬果实陆续成熟,成熟的果实不开裂。植株遇霜即被打死,年生长期145~170天。

    种子自然条件下储存寿命为3年。最适宜的发芽温度为25~30℃,低于15℃时发芽缓慢。

    3栽培技术

    3.1选地与整地以沙壤土、富含腐殖土的耕地、园内地为佳,翻耕15~20cm,除净石块等杂物,做成高15~20cm、底宽40cm的垄。

    3.2播种北方地区以春播为主,4月中旬后,先将垄面耙平后,刨坑,穴距30~35cm、穴深8~10cm,施足底肥,底肥用厩肥、生物肥或有机肥均可,将种子播入,每穴3~4粒,覆土4~5cm,镇压。根据土壤墒情决定是否对种子进行催芽处理。

    3.3田间管理在温、湿度正常的条件下,播种后15天左右陆续出苗。出苗后应立即间苗,每穴留2株,结合除草适当松土,当株高30cm以上时培土、支架。支架要牢固,要有一定的高度,注意透光性能。当株高达1m时打尖,以促进分枝,增加结实量。雨季要注意排水防涝,以防止和减少落花及病害的发生机率。

    3.4留种技术种子田应稀植,每穴留1株,适当增加底肥用量,适当修剪小侧枝,也可以适当地疏花,以促进果实饱满、子粒大。果实成熟时可分次收获,人工或机械脱粒均可,除净果皮等杂物,晾晒5~7天,装入布袋中,置于阴凉、通风、干燥处保存,防止虫蛀和鼠食。

    4病虫害防治

    4.1根腐病多发生于梅雨季节。症状:植株萎蔫、根系腐烂。主要病因:田间积水时间过长,使土壤的通透性能变差,为病菌的大量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使根系受到危害而死亡。防治措施:①雨季及时排涝,雨后及时松土。②播种时先将种子用0.5%的多菌灵药液浸泡4~6小时。③发现个别病株及早拔除,用50%的多菌灵800~1000倍液浇灌根穴及周边土壤,防止病菌扩散、蔓延,病株集中销毁。④注意轮作。

    4.2虫害常见黑色蚜虫吮食嫩茎梢和花序。防治方法:平时多注意观察,做到早发现、早防治,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传统杀虫剂喷杀,如25%乐果800~1000倍液,或新型杀虫剂(按说明使用),一般1次即可见效,如需2次喷杀,应间隔7~10天。禁止使用农业部禁用的有机磷类农药。

    5采收与加工

    当果实由绿色变成白色或黄白色、且种子与果皮已经分离时即可采收,人工或机械脱粒均可,除净果皮及小瘪粒,晒至完全干燥,即可入药。还可以将扁豆置于沸水中煮至皮软后,在冷水中稍泡,取出,搓开种皮与仁,干燥,取其皮入药,即扁豆衣(仁也药用)。外观性状以子粒饱满、粒度均匀、色泽(黄白)一致、无虫口、嚼之有豆腥气为佳。

    6包装与贮运

    包装物应清洁、无毒、无异味,最大包装重量以50kg为宜,便于搬运。贮存室应干燥、通风,防止鼠食和虫蛀。运输时应按GAP的要求操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九州大学公众号,了解更多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相关推荐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