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约有20亿人在遭受隐性饥饿,我们国家隐性饥饿的人口数量达到3个亿。”
什么是隐性饥饿
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把膳食中缺乏维生素、矿物质称为“隐性饥饿”。国家卫计委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病状况报告(2015)》显示,我国民众膳食结构多存在不合理,钙、铁、维生素A、维生素D等矿物质和维生素没达到推荐摄入量。“我国粮食产量从数量上已基本能够满足人民需求,但是质的问题却没有解决:长期微量营养素的缺乏和失衡,导致大量国人、尤其是偏远山区的贫困人群营养不良,并由此引发各种慢性疾病。”
主要危害:
现代医学发现,70%的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肥胖症、亚健康等都与人体营养元素摄取的不均衡有关,“隐性饥饿”正成为人们健康的致命杀手。
最常见的隐性饥饿包括:缺铁、缺碘、缺锌,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长期缺乏维生素A,眼睛容易疲倦、干涩;维生素B1摄入不足会造成注意力不集中、忧郁以及记忆力衰退等;长期缺乏维生素、矿物质还可能引发心脏病及癌症。
主要症状:
最常见的隐性饥饿有以下几种:缺铁、缺碘、缺锌、缺维生
素A、D。缺铁性贫血可使孩子的平均智商低5~8;缺碘可使孩子低平均智商低10~15;缺锌可导致偏食、复发性口腔炎、性发育迟缓、注意力不集中等;缺乏维生素A、D可导致佝偻病,单纯缺维生素A可致反复感冒、腹泻和干眼病。
对上述隐性饥饿的营养建议是:缺铁和缺锌可补充动物肝、动物血、瘦肉、蛋黄和海产品;缺碘可补充海鱼、海带、紫菜等;缺乏维生素A可补充含胡萝卜素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南瓜、芒果、杏、木瓜等;缺乏维生素D可补充乳类、动物肝和瘦肉。
主要人群:
1、儿童和青少年,怀孕和哺乳期妇女,他们对营养素的摄取较常人高;
2、偏食、挑食、用零食替代正餐者,这些人往往难以从膳食中摄取足量的微量元素 ;
3、腹泻患者因排泄而丢失应有的维生素;
4、慢性胃肠炎因消化吸收障碍难以获取微量维生素。
扫描二维码关注九州大学公众号,了解更多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