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应激综合征
来自: IPA-22053
2016-02-20
563
猪应激综合征是指猪在应激因子的作用下,以异常高的频率发生恶性高热综合征,在运输和宰前囚禁过程中突然死亡,死亡后肌肉呈现PSE或DFD征候。
恶性高热综合征(MalignantHypothermiaSyndrome,MHS),恶性高热综合征是PSS的典型特征,表现为应激时患猪体温骤然升高,呼吸急促,心跳过速,肌肉僵硬,后肢强直,机体代谢紊乱,乳酸过量聚积,造成代谢性酸中毒,严重时致死。
PSE肉,指猪屠宰后呈现灰白颜色(Pale)、松软质地(Soft)和汁液渗出的(Exudative)肌肉;肌肉纹理粗糙,肌肉块互相分离,贮存时有水分渗出,严重时呈水煮样,PH45<6。
DFD肉,指猪屠宰后呈现暗褐色(Dark)、质地坚硬(Firm)和表面干燥(Dry)的肌肉。
PSE和DFD肉的产生生理学机制
PSE和DFD肉的产生与动物的遗传素质和肌肉中能量水平有密切关系,发生PSE一般具备遗传的素质、应激因子和肌肉中适当的能量水平,而DFD主要与肌肉中的能量水平和应激因子有关。
在应激下,肾上腺素分泌亢进激活了CAMP――磷酸化酶系统,促使肌肉的糖原酵解过程加速。如果在屠宰时糖原贮备(特别是肌肉中)较高侧会由快速糖原分解而使乳酸产物堆积,宰后迅速酸化,致使肌肉PH值迅速降低,导致了肌红蛋白变性,肌纤维急剧收缩,肌内膜断裂而使肌浆游离,进而发生肌球蛋白变性,最终产生了PSE肉。
如果宰前糖原贮存已经较低,由于宰前动物长时间绝食和肌肉运动使肌肉陷入消耗性疲劳状态,致使糖原枯竭而不能产生乳酸,即不能产生正常的酸化肉,PH值仍保持较高的水平。因此,细胞内各种酶的活性得以保持。特别是氧合肌红蛋白的氧被细胞色素酶系消耗掉而呈紫红色。另外,由于PH值高,肌纤维不发生萎缩,保持了良好的系水性,最终形成了DFD肉。
PSE肉的多汁性和适口性差、肉色灰白、食用品质差,不受消费者欢迎,货架寿命短,销量低,对肉类批发和零售业者也会造成经济损失。DFD肉的重量损失虽小,但贮存过程中易腐败。DFD肉的加工性能差,所制成腌肉呈黑色或火红色,口感粘腻和风味不良。由于PH值较高,微生物滋生快,加工制品迅速变质,细菌利用肌肉蛋白质的氨基酸,使氨基酸降解而产生臭味。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九州大学公众号,了解更多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