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需防猪胃溃疡
来自: IPA-22053
2016-02-20
426
胃溃疡是指急性消化不良与胃出血引起胃黏膜局部组织糜烂、坏死或自体消化,从而形成圆形溃疡面,甚至胃穿孔。本病多见于50公斤以上生长迅速的猪,在初秋常呈散发。
1.病因
⑴饲料:饲料粗糙,霉败,难于消化,缺乏营养;日粮中缺乏足够的纤维;谷物日粮中含玉米的比例过高。
⑵应激:易受到过分拥挤、过度惊扰、临产前管理不当等应激。
⑶继发因素:猪瘟、慢性猪丹毒、猪蛔虫感染、铜中毒性肝营养不良、桑椹样心脏病等,致使胃黏膜充血、出血、糜烂、溃疡,从而继发性胃溃疡。
2.症状
病猪表现为厌食、腹部不适、肠道运动异常,便秘或腹泻、胃出血及黑粪等。初期胃轻微出血,表现消化不良,往往不易察觉。当胃穿孔后,伴发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时,可迅速死亡。按发病程度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性和慢性。
⑴急性:本病急性发作时,由于溃疡部大出血,病猪突然死亡;也有的病猪在强烈运动、相互嘶咬、分娩前后突然吐血,排煤焦油样血便,体温下降,呼吸急促,腹痛不安,体表和黏膜苍白,体质虚弱,终因虚脱而死亡。
⑵亚急性:有明显的苍白、贫血症状,衰弱、厌食及呼吸加快,粪便由黑色黏稠糊状而变为少量覆盖有黏液的小球,病初腹痛、磨牙、不安,有时出现呕吐,便血、便干是其常见的特征性症状。卧地不起,多在12~48小时虚弱死亡。
⑶慢性:食欲降低或不食,病猪体表和可视黏膜明显苍白,时有吐血或呕吐时带血,弓背或伏卧,因虚弱而喜躺卧,渐进性消瘦。开始时便秘,后变为煤焦油样粪便,潜血检查呈阳性。病情有时恶化,有时缓解,引起消化障碍和腹痛。少数病例有慢性腹膜炎症状
3.预防和治疗
预防可加强饲养管理,提供全价饲料,避免将饲料粉碎过细或过粗,减少各种应激。
治疗的原则是镇静止痛、抗酸止酵、消炎止血,同时改善饲养、加强护理。
改善饲养,给予富含营养易消化的饲料,减少应激反应。减轻疼痛和反射性刺激。
可注射镇静药,如盐酸氯丙嗪,每次每公斤体重1-3mg。中和胃酸,防止胃黏膜受侵害,可用氢氧化铝硅酸镁或氧化镁等抗酸剂。保护溃疡面,防止出血,促进愈合,可于饲喂前投服次硝酸铋5~10g,每天3次。也可口服鞣酸蛋白,每次2~5g,每天2~3次,连用5~7天。此外,为维持食糜的正常排空,可用聚丙烯酸钠每日5~20g溶于水中饮服;或以0.5~5%的比例混于饲料中饲服,连用5~7天。对于出血严重的猪,应使用止血剂如维生素K。可静脉补充葡萄糖溶液、维生素C。如果病猪极度贫血,证实为胃穿孔或弥漫性腹膜炎,宜及早淘汰。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九州大学公众号,了解更多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