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繁殖性状的选择
来自: IPA-22053
2016-02-20
567
由于繁殖性状遗传力低,一般认为难以通过个体选择得到遗传改良。
纵观所采用的选择方法,大致有多世代选择、家系指数选择、高繁殖力选择、后裔测定、母猪生产力指数、间接选择等,动物模型BLUP法和分子标记技术的应用(见育种值估计与育种新技术应用),大大加快了猪繁殖性状的遗传改进速度。
正如英国猪育种学家webb(1999)预计,BLUP、梅山猪和ESR基因的可能效应加以综合,在未来10年内,窝产活仔数的遗传改进量将可能达到4头。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九州大学公众号,了解更多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