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盘
来自: IPA-21477
2018-05-04
2774

成都平原独有成都平原独有的一种农村居住方式。林盘是成都平原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农村聚落空间,是集生产、生活和景观于一体的复合性农村居住环境形态。一个林盘往往以数个农村院落为圆心,形成直径50—200米的圆,圆圈内层是环绕院落的高大树木,外层则是耕田。
川西林盘具有较高的文化、景观价值,是成都世界田园城市的生态基底,可以对整个成都的旅游树立林盘旅游的品牌。


成都平原成都平原


    川西林盘是指成都平原及丘陵地区农家院落和周边高大乔木、竹林、河流及外围耕地等自然环境有机融合,形成的农村居住环境形态。这种历史形成的集生产、生活和景观于一体的符合行农村居住环境形态在成都平原通常被大家称为“川西林盘”。
川西林盘发源于古蜀文明时期,成型于漫长的移民时期,延续至今已有几千年历史。它广泛分布于中国西南地区,尤以川西扇形冲积平原的林盘为典型。成都地处古蜀文化发源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长期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成都周边广大的农村区域形成了星罗棋布的乡村院落,这些院落空间以建筑实体形式和周边高大乔木、竹林、河流及外围耕地等自然环境的有机融合,最终构成了以林、水、宅、田为主要要素的川西林盘,从而形成了成都平原特有的、在全国具有唯一性的川西田园风光。
川西林盘是集生产、生活和景观于一体的复合型居住模式,其生活形态和建筑形式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已演变为一种文化符号深深烙印于川西民风民俗之中。它不仅是川西农耕文化的载体,更是传统农耕时代文明的结晶。这一生产生活模式历时
悠久,与成都平原农耕条件、传统农耕方式和居住生活需要相互协调,并扮演着维护成都平原生态环境的重要角色。
1.城市森林的外延

  “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融入森林”,这己成为提升城市形象和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新理念。同时,城市森林建设也形成了以花草林木构筑景观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生物物种多样性的特征。林盘聚落虽然地处乡村地区,但随着新时期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它所具有的森林资源也必然成为构建城市森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广袤的乡村农田肌理作为本底,林盘结构可视为现代大都市范围内众多斑块状的绿岛,作为人、植物、动物和谐共生的载体。在发挥其绿岛效应的同时,配合建设城市森林所提倡的城区绿岛、城边绿带等要求,为最终形成城郊一体化的森林生态网络体系作出重要贡献。
2.生物多样性

  川西林盘因其生物多样性造就了极其丰富的景观层次。林盘中包含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及其环境构成的生态复合体维持着群落和物种形成的稳定性。林盘结构所具有的林、田的生产格局和林、院的居住模式很类似森林与草地和灌木群落之间的过渡区域,这一线性区域的生理机制等同于群落交错区,由于群落交错区中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群密度比相邻群落大,使林盘具有更丰富的物种。根据现场调查,林盘中的林木多系以竹与阔叶树种为主的混交林,绝大部分林盘中的林木资源保存较好,有时甚至能见到胸径数米的参天大树,这些树木为鸟禽及小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这样,庄稼中的害虫、老鼠等则可由自然界的其他物种来加以控制。如上所述,这种物种与物种之间的相互依存和制约关系,使林盘形成了具有高度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
3.小气候的形成

  中国道家崇尚“天人合一”的观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及和谐关系。而林盘所特有的川西院落式建筑和林、田、水共同营造的良好小气候,正是道家这一生态观念的直接体现。由于成都平原无山丘挡风,农家常采用一字形、L形住宅,一般是各户独门独院,20~30户组成一个大林盘,3"5户组成一个小林盘,周围有高大乔木和竹类围合以避风,林盘内部除建筑外的活动空间,是一个过渡性质的半开敞空间。这个空间中包含了天、地、植物等自然元素,这些元素互相影响和作用,形成一系列.川西林盘特色生态旅游模式研究301生理生态过程,为生活其中的居民创造了温润适宜的小气候。置身于林盘中,春秋宜人,夏天遮阴,冬季挡风,其空气的含氧量和洁净度,较之城市中的污浊空气,两者不可同日而语。而由呈点状分布的林盘所形成的绿岛网络结构,自会对地区的小气候产生一定程度的调节作用。

                                                                   

西林盘西林盘


西林盘的文化学价值
1.稻田一林,林一宅院的生产和生活模式

  整个川西农耕文明的演进,得益于先秦时代李冰开拓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华阳国志》谓成都平原“水早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正即都江堰之历史伟绩。成都平原地处都江堰灌区的核心区域,岷江之水被导入平原的广大农田基底,形成了高度网络化的排灌体系,川西林盘就衍生于这些纵横交错的沟壑之间,其正是古蜀农耕文明的直接产物。这种人群随田散居的大格局,形成了别样的川西乡野风貌,人、田、宅、林、水的相互共生,创造出基于川西传统农耕文明而又独树一帜的内陆生产生活模式。其作为人为因素的田、宅与作为自然因素的林、水相互依赖、和谐共存,映射出道家哲学中“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终极宇宙观。林盘中的居民居住于院落之中,游憩于林盘绿洲,工作于地头田间,形成以小农经济为主的自给自足的“自养生态系统”。随着现代交通的发展,林盘与外界的物质及信息交流越来越多,加速了林盘的更新变化。林盘与外界、外界与林盘日益频繁的接触,使当今生态旅游业的触角延伸至这一古老居住区域,这为乡间居住人群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也为当今城市人群体味这一古老的生活形态提供了新的旅游目的地。可以预见,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不断追求,会有愈来愈多的游客涉足林盘。
2.多元共生的文化

  文化是人类从事文化生产和文化活动可以利用的各种资源,是民族进步与发展赖以生存的源头活水四川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区域,据有关史料,大批移民入川先后发生过几次。移民的渗入对当地文化产生冲击,但当地文化并未因吸收外来文化而丢失传统,而是在兼容先进文化因素的过程中,形成了适合本地自然与经济条件的具有独立形态的文化体系。各方移民带来了各种原生态的文化,使得不同

  历史渊源的民风民俗在这片水土上交融共生。加上蜀文化南北兼容,东西共存,善于综融本土与外来文化,故而呈现出丰富多彩,五光十色,多元纷呈的风貌特性。蜀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极具地域文化特色。从成都平原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古城址群,到举世闻名的商代晚期的广汉三星堆;从主体遗存为西周时代的成都金沙遗址,到战国时期的成都商业街船棺葬,古蜀文明无不体现出其文化的异质性及其包容性。成都平原是长江上游稻作文化的发祥地,在这里孕育出的川西农耕文明,302 中国生态旅游发展论坛: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与文化背景,形成了当地居民与众不同的生产生活模式,从这个意义上讲,林盘正是其文化特征的一面镜子和一个缩影,是当地文脉传承的一系分支。

在保护原有林盘风貌、林盘资源的基础上,以成都市城乡统筹发展为政策指导,结合新时期林盘保护开发功能特征提出以下主要类型。
1.农耕型林盘

  这种林盘类型以农业生产为主,其植被及房屋应与广阔的农田相协调,并保护好传统川西民居型建筑,突出古意古风。由大块面积农作物的形与色,并及植被及农作物的生机盎然,构成自然美丽的田园风景,可供人们从事农业观光和考察。
2.农家旅游型林盘

  这种林盘类型多位于城市近郊区,依托农业生产,充分利用环境和交通优势,发展乡村旅店和农家乐餐饮服务,既满足当地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又为城市人口提供生活品和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的场所。林盘的保护性建设应满足乡村旅店和农家旅游的需要。
3.特殊产业型林盘

  这种林盘类型利用已有的传统特殊产业,重点发展反季节大棚蔬菜、果树林、庭院经济、家畜家禽养殖等特殊产业。这些特色经济除具备经济效益外,不乏一定的旅游价值。
4.生态型林盘

  这种林盘类型基本功能是维护成都良好生态环境,应继续保护培育植被,创造良好生态环境。林盘不以居住为目的,可利用生态林地进行适当的景观及设施改造,在保护生态的同时,亦可为人们休闲度假提供一定场所。
5.新型聚居点林盘

  这种林盘模式距离农村新型社区和城镇都比较远,居住对象主要是土地整治、土草房改造和距离新型社区较远的集中安置户,这类林盘依托原有林盘,按规划新建设而成,应吸取传统林盘的经验,注重环境景观形态的培育,既要满足现代人居的功能要求,也可兼顾乡村旅游业的开发。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九州大学公众号,了解更多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相关推荐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