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螵蛸的功效与作用
来自: IPA-21477
2017-05-25
1916

本品为常用中药。始载《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商品有软体和硬体两种。


别名:蜱蛸,桑蛸,蝉蟾,冒焦,螵蛸,致神,螳螂子,桑上螳螂窠,赖尿郞,刀螂子,老鸹苾脐,螳螂蛋,尿唧唧,流尿狗,猴儿包,螳螂壳等。

来源

桑螵蛸,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历代本草均有收载。

李时珍曰:“其子房名螵蛸者,其状轻飘如绡也。”本品为螳螂之卵鞘,其轻如绡,采自桑树,故名。为螳螂科昆虫大刀螂、小刀螂或巨斧螳螂的卵鞘。分别习称”团螵蛸”、“长螵蛸”及‘黑螵蛸"。主产于江苏苏州、徐州,浙江宁波、兰溪、金华,山东烟台等地,全国大部分地区亦产。均为野生。

产地: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采集加工:秋冬两季采集,采后除去附着的树皮或树枝,放蒸笼内蒸透,以杀死虫卵,否则在湿温度适宜时,虫卵孵化为成虫,使商品失去原重,并降低药效。

性状鉴别:呈块形,半圆柱形或类圆柱形,长2~5厘米,宽1~3厘米,由多数膜片状物体或海绵样泡沫物体粘合而成。表面黄褐色或黄褐色。附着树枝的一面略平坦,或有一条凹槽,另一面有一条鳞片状紧密排列的凸起脊,或凸起不甚明显。体轻松有韧性(软体)、或坚结(硬体)。易横向断裂,断面中部有多数放射状排列的卵室,每室有卵一枚,卵呈棒状,黄棕色,外围有一层海绵状厚鞘层,或硬鞘状薄层。气微腥,味淡。

习惯认为软体者好,两者均以个大,完整,卵未孵化,淡黄褐色者为佳。

主要成分:呈蛋白质,脂肪,铁,钙和胡萝卜素。

药理作用:主要为抗利尿,也有敛汗作用。

炮制:生用。

性味:甘、咸、平。

归经:入肝、肾经。

功能:益肾,涩精,缩小便。

主治:肾虚遗精,白带,老人小便频数,小儿遗尿等症。

临床应用

1、治尿频、夜尿或小便不禁。如属成人之肾虚多尿,须配山茱萸、沙苑子。当归黄芪等补益药,方如固脬(读抛)汤;如属小儿夜间遗尿,则配远志、茯神等镇静药和党参、当归等补益药,方如桑螵蛸散;也可在甘麦大枣汤的基础上加桑螵蛸,都有较好效果。

2、治肾虚遗精、滑泄,属无梦而遗者为较适宜,以桑螵蛸为辅助药,佐以补肾和其他固涩药,虚甚者加芡实、锁阳、肉苁蓉、覆盆子等;也可在金锁固精丸基础上加桑螵蛸。

使用注意

1、小便短赤、阴虚火旺者忌用。

2、本品一般宜灸用,不宜生用,因生用反会引起腹泻。

用量:3~9g。

处方举例

1、固脬(读抛)汤:桑螵蛸9g、山萸肉9g、沙苑子(或覆盆子)9g、当归6g、黄芪9g、茯神6g,茺蔚子9g、升麻3g,水煎服。

2、桑螵蛸散(《本草衍义》):桑螵蛸6g、茯神9g、远志6g、党参9g、当归12g、菖蒲3g、龙骨9g、龟板12g,水煎服。

【现代研究】

一、化学成分

含蛋白质、脂肪、粗纤维,并有铁、钙、及胡萝卜素样的色素。另外,团螵蛸外层与内层均含有17种氨基酸的功效与作用,外层含量高于内层。各种氨基酸的含量:谷氨酸>门冬氨酸>丙氨酸>亮氮酸>精氨酸>赖氨酸,且含量均较高,而胱氨酸和蛋氨酸较少。团螵蛸脂类含量内层高于外层(约16倍)。所以氨基酸总量为0.423%。用薄层层析由桑螵蛸检出了7种磷脂成分。以薄层比色测定了各组分的含量,总磷脂含量为0.43 %,其中磷脂酰胆碱(PC)及溶血磷脂酰胆碱(LPC)占总磷脂的78%。

二、药理作用

1.促进消化液分泌作用 能增加食物在胃中排空的时间,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有助于食物的消化。

2.降低血糖,血脂 纤维入胃肠后吸水膨胀,体积增加,可溶性纤维形成胶态,延缓食糜中葡萄撅和脂肪的吸收,故可改善糖耐量,使血糖、血脂水平下降。

3.抑制癌症实验证明,纤维中的木质素可使具有吞噬致病细菌和癌细胞的巨噬细胞活力提高2~3倍,从而抑制癌症的发生和发展。

4.其它作用具有收敛作用和抗利尿作用。

三、临床报道

治疗遗尿症,取桑螵蛸、益智仁各45g(5~12岁儿童用30g),水煎,日服1剂。治疗11例,一般连服3~4剂即可见效,再服2~3剂,可巩固疗效。

:桑螵蛸因汤螳螂的品种不同,其卵鞘形状不一,常见的有两种:

1、软桑蛸:为大刀螂的卵鞘。

2、硬桑蛸:为小刀螂的卵鞘及巨斧螳螂的卵鞘。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九州大学公众号,了解更多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相关推荐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