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地秧歌
来自: Ford
2015-12-01
736
  高密地秧歌,以称“秧歌耍”、“秧歌戏”、“地跷”等。很早以前,每年农历正月初九,人们在玉皇庙中手舞足蹈,为玉皇庆贺生日。年逢天旱,也用同样的形式到玉皇庙祈雨。后来,农民为庆丰收,也在元宵节载歌载舞。至清光绪年间,已发展成为一种广场歌舞形式。角色有秧歌头(膏药头)、老旦(大老婆)、小曼(小汤罗)各1人,鼓子、棒槌(和尚)、腊花各两人等。女角踏地跷、舞扇巾;男角背腰鼓、打棒槌。先跑场后唱戏。唯城西一带的地秧歌,跑场时怀抱灯笼。

  清光绪、宣统年间,地秧歌在高密有近百个村庄演出。日伪统治时期,大都停止活动。新中国建立后,文化部门赴谭家营、后屯、綦台等地进行挖掘、学习,并组织老艺人传艺。1960年夏,省艺术馆舞蹈训练班曾派人赴綦台整理地秧歌。1962年至1963年,解放军海政歌舞团和中央歌舞团部分成员,相继到綦台学习。1983年2月,解放军总政歌舞团和省舞蹈工作者,曾到后屯观摩地秧歌演出。翌年6月,省民间舞蹈继承办公室派人到后屯对秧歌作化妆录像。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九州大学公众号,了解更多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相关推荐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