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笙舞·滚山珠
来自: Lemon
2015-12-01
872
芦笙舞·滚山珠   苗族芦笙舞滚山珠原名“地龙滚荆”,苗语叫“子落夺”。它流传在贵州省纳雍县猪场苗族彝族乡,是苗族人民世代相传的芦笙舞蹈之一。传说远古时期,苗族祖先大迁徙,途中道路坎坷,荆棘遍野,英勇的苗族青年们为了给父老乡亲们开辟一条通道,就用自己矫健的身躯从荆棘林中滚出一条路,人们为了纪念这些青年的功绩,就模仿他们用身躯滚倒荆棘的动作,编成芦笙舞,取名“地龙滚荆”。

  “滚山珠”是集芦笙吹奏、舞蹈表演、杂技艺术为一体的苗族民间舞。表演时用6支长约20厘米的铁制梭镖头,镖尖向上插入地下,围成一个直径约0.7米的圆圈,或用6只对顶的饭碗装满水摆成圆圈代替梭镖亦可。表演者手执芦笙,一边吹奏,一边跳跃,围着棱镖或水碗翻滚,表演的技巧性强,且异常惊险。“滚山珠”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融进各种技巧,不断完善。到1989年,芦笙舞“滚山珠”由以往的单人表演发展成为6至8人同时表演的舞蹈。表演者手执六管芦笙,头戴箐鸡翎帽,身着绣花白褂,吹奏着世代传承的芦笙舞曲,围绕梭镖或盛满水的碗进行舞蹈表演,时而以头为足,芦笙舞步与技巧运用难度随表演进程不断增加,表现苗族同胞在迁徙途中不畏艰险、勇往直前、排出万难的惊险场面。

  苗族芦笙舞“滚山珠”以其粗犷豪放的风格、高难惊险的动作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成为少数民族民间艺术中的一枝奇葩,流播广远,享誉中外。它曾先后多次参加国内外的艺术节,受到中外人士和各族同胞的高度赞赏。这个舞种中蕴涵着的坚韧顽强、不屈不挠的民族性格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激励和引导人们不断前进,永不为困难所压倒。芦笙舞·滚山珠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九州大学公众号,了解更多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相关推荐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