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生年代】
彝文创自何时,目前众说纷纭,尚无定论。其中有“始于唐”说,“创自东汉”说,“出自战国早期”说,“出自西汉早期”说,起源‘哎哺’世代说”等。
彝文史称爨文、爨字、韪书、倮文、夷文、罗罗文等,其结构和书写都有独自特点。书写与文字同时产生,有文字自然就会有书写。
彝文传统书写艺术过去大多掌握在毕摩手中,由毕摩世袭传承。《西南彝志》卷三里说:“呗博耿奢哲,有条有理地讲述;密尼幺姑娘,得心应手地写”;该书又记载:彝族先民哎哺部族“心理想知识,口里讲知识,手里写知识”“绘天的光彩,绘日月光辉”。这些记载是今存彝文古籍中记述彝族先民创造文字、传承文字和书写文字的最早的书面材料。
彝文现存最早在物体上的记述是《战国“矣诺”铜印》(公元前475-221年);此外还有《西汉铜铸镭体“永传祖传祠手碓”》(公元前202-公元8年)。由此可见,彝文及其书法的历史十分悠久。
【分布区域】
彝族是一个有古老文字的民族,分布于我国西南川、滇、黔、桂四省区,呈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状况,除川南地区、黔西北地区、桂西北部、云南阑沧江以西地区以外,多数县都居住有彝族人口。四川凉山、云南楚雄、贵州毕节地区属彝族聚居区,其中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川滇交界处,辖西昌、德昌、会理、会东、宁南、普格、布拖、昭觉、金阳、雷波、美姑、甘洛、越西、喜德、冕宁、盐源及木里藏族自治县等17个县市、616个乡镇。
【基本内容】
彝文的书写形式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是倒置法,即把立置的字形以逆时针旋转九十度来进行书写,这种书写形式就是原始的老彝文字形,书写法完全和老彝文一致,所书写出的字、笔顺流畅,速度快,适应现代书写工具书写的特点。
第二种是立置法,这种方法就是现代彝文规范方案所规定的通用写法,其特点就是“结构方正,行体工整,排列整齐,笔画匀称”。
第三种是反置法,把立置体的字形向逆时针方向旋转一百八十度来书写,书写流畅、迅速。
在漫长的书写过程中,人们对书写的应用可以说是千姿百态。古往今来,彝族留存有无数的历史古籍,从古籍的书体中我们可以看出,有无数种书体在古籍墨迹中流行,有人说“彝族有多少家毕摩就有多少种书体”,可见彝文书体之多。
【基本特征】
1、结构艺术特征。彝文有繁有简,繁简并存,故其书法具有疏密相间、错落有致的结构特征。
2、审美艺术特征。彝文书法取法自然,加之其书写工具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书写形象、生动,具有古朴、圆润、庄重、大方的审美特征。
3、彝文书法具有原生性、变异性和对称性等特点。
【基本价值】
1、研究价值。彝文书法的书写形式保留着浓厚的象形特征,是研究人类古文字和原始书法艺术的活化石。彝文的造字结构十分丰富,而以象形字居多,是一种古老的民族文字,为我们揭示文字起源和原始书写艺术的演变提供了鲜活的材料。同时,彝文典籍既是古代文献,又是书法作品,对于研究历史学、古文字学、宗教学、哲学法律等具有重要价值。
2、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彝文书法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彝文书法取法自然,形象生动,书体变化多姿,具有古朴、圆润、庄重、大方的审美风格,极富于浓郁的民族艺术特色和原生态书写艺术特色,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收藏价值。
3、传承与发展价值。彝文书法是彝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手段,对于传承彝族书法文化和彝族文化,包括文字本身,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扫描二维码关注九州大学公众号,了解更多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