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马井乡有专营手工挂面作坊六、七家。面质柔软、洁白,纯净无杂,根头细如银丝,匀称光滑,开水一烫即熟,久煮变不糊不腻,誉为“银丝挂面”。著名的挂面作坊有“清泰和”、“云升号”、“洪顺和”等。每年运销成都约十万斤。
民国二十七年,“清泰和”挂面参加成都展销,颇受好评。因此更加注意质量,并推出朱砂、香油、蛋青等特制新产品。同行的“云升号”、“洪顺和”等与之相互竞争,精益求精,马井挂面更为人们所赞赏。
民国三十年,“中国实业协会”专函什邡县政府,征集“马井挂面”样品送重庆展览。马井乡所征得“清泰和”的朱砂面、香油面各一公斤,匣装送展,得到好评。
民国三十三年,驻广汉飞机场“盟军”飞行人员,多携带马井挂面回国馈赠亲龙。广汉城关经营干菜的张照祥、经营猪肉的张诚恩,大批定购马井挂面,赚取外国人的厚利;成都总府街的“大可楼”、春熙路的“味虞轩”、东大街的“华美”等商号,也纷纷订货经销,马井挂面更是名噪一时。
民国三十五年,川康绥靖公署主任邓锡侯,派专人持名片来马井订购特制蛋青面二百斤,因要求工艺严格,赶制不及,来人竟座候半月之久,才提货而去。马井挂面每年七月开工,次年三月停产,产量小,需求大,不能满足供应。解放后,偶尔生产。
扫描二维码关注九州大学公众号,了解更多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