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应麟于元朝大德年间(公元1297年—公元1307年)因不满元朝的统治,随祖辈流落到大茅山脚下,并在此繁衍生息,开村立业。文应麟当时作为一名热血青年,有着远大的理想抱负,带领文氏家族艰苦创业,家庭盈实。其非常憎恶元朝外族统治,尚气节,怀大义,同情百姓遭遇,为人乐善好施,接济穷人。在当时不方便外出了解百姓的情况,他想到了一个体察民情的办法,即每到青黄不接或灾年,他经常会爬上凤凰山顶,看看山脚附近村落各家各户烟囱是否冒烟来判断其是否断粮。如果望见山脚附近村落烟囱有冒烟的,则说明还没断粮,如果望见山脚附近村落烟囱没有冒烟,则说明家家断烟,无米下锅,于是就派族人送粮到户,接济贫民,老百姓对他感激万分,称他是一个大慈大悲的活菩萨。而他为了瞭望方便,干脆在凤凰山巅搭建了一座临时的望烟楼,傍晚就在望烟楼上瞭望四周村落,以便于了解民情,按济穷人,此后,邻里乡人都称赞他为“义士”、活菩萨,后人为纪念这位乐善好施、关心民众疾苦的义士,便在其曾经用来了解民情的凤凰山顶临时搭建瞭望台的地方,建了一座望烟楼。后人称望烟楼为“烟楼晚望”。其后人便以烟楼典故作为警言,现其文氏饲堂两侧的对联“烟楼世泽,正气家风”正是这样的写照。
望烟楼乃抗元民族英雄文天祥的侄孙文应麟在凤凰山搭建体察民情用的一座房子,他与历史名人联系紧密,已成为深圳地区文天祥事迹的承载地点。文应麟与凤凰山、凤岩古庙、试剑石、望烟楼等联系紧密,旅游开发价值高,现每年都有成千上万计的人到此观光,休闲,在为当地人民带来社会效应的同时,也为当地人民创造了相当可观的经济价值。这个民间传说具有七百年的历史,是当地村民精神信仰的传承和寄托,这对研究当地村风、民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望烟楼这个传说在民间经过一代一代的传承,对后人起到了很好的学习、教育作用。现文氏饲堂对联上写的“烟楼世泽,正气家风”便是更好的印证。
文应麟 (1307~1378) 文应麟生于1307年(元大德十一年),卒于1378年(元昭宗八年),是文天祥胞弟文璧的长孙。宋景定年间(1260-1264)户部侍郎文璧率部守备惠州,文天祥堂弟文天瑞随文璧在惠州任职。文天瑞见元兵将至,屡劝文璧“修城堞、建楼撸、积蒭茭粮储以严守备”,文璧不听,景炎元年(1276年)元军南侵,他奉城以降。文璧生三子:长子,隆子(号中训);次子,陞子(过继文天祥);三子,京子(过继文天瑞)。文应麟是文...... 详细>>>
文天祥 (1236~1283) 南宋状元郎文天祥,字宋瑞,号文山,1236年生于江西庐陵(今江西吉安南)淳化乡富田村的一个地主家庭。其父爱读书,也很重视孩子们的学业,设法聘名师就教。文天祥无论寒暑都要在贴满格言警句的书斋中与弟弟一起诵读、写作、谈古论今。 18岁时,文天祥获庐陵乡校考试第一名,20岁入吉州(今江西吉安)白鹭洲书院读书,同年即中选吉州贡士,随父前往临安(今杭州)应试。 在殿试中,他作“御试策”切中时...... 详细>>>
望烟楼的传说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扫描二维码关注九州大学公众号,了解更多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