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陵渔鼓是今永州境内所有渔鼓的统称,流布于永州全境及周边地区,产生于明末时期。
零陵渔鼓的表现形式基本有三种:一是只有唱;二是有说有唱;三是说,唱、表演结合。
零陵渔鼓的演唱内容一般取材于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历史演义等。
零陵渔鼓的唱腔起初是一种曲调反复演唱的单曲体,后根据曲目情节的变化、人物性格的不同,善于变化唱腔。
零陵渔鼓的语言始终以地方语音为基础。
渔鼓既是本艺术的称谓,又是本艺术形式所用的伴奏乐器名。
零陵渔鼓源于民间、流传于民间、发展于民间。可以说,它反映了社会最低层人群的生活状态、精神需求,以及当时的社会、文化、思想道德背景,具有极高的科学、文化、历史研究价值和社会学、民俗学、人类学等学术价值。
零陵渔鼓的旋律跌宕起伏,行腔极具跳跃性,到高腔部分,艺人会使用假嗓或将真假声结合,这种技巧的运用,在其它渔鼓中并不多见。另外,零陵渔鼓将渔鼓腔、小调、戏曲腔等进行有机融合,形成了自己多元的唱腔。因此,零陵渔鼓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将历史演义、英雄故事、哲人箴言等作为说唱题材,让广大群众从中感受到民族的智慧、领悟到人生哲理,充分说明零陵渔鼓具有认识、教育功能。
零陵渔鼓在本地区曲艺史上有着较为特殊的地位和价值。
扫描二维码关注九州大学公众号,了解更多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