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7日,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申报的“马山民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序号:580Ⅱ-81。
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马山镇,素以民歌之乡著称。这里曾经出土稀世文物越王勾践剑。悠久的历史、特定的地理环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传统民歌风格,被誉为荆州民歌的摇篮,在整个湖北民歌音乐宝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马山民歌地域文化特色鲜明、流传久远,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世纪前后楚地的“扬歌”、“田歌”。公元前298—前263年(战国楚襄王时期),宋玉在《对楚王问》中说:“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后,从公元7世纪到20世纪初的唐、宋、明、清各个时期都有关于“郢中田歌”的记载。
马山民歌代表了江汉平原民歌的总体形态特征和音乐特色,具有浓郁的原生态风味。其旋律流畅动听,节奏鲜活明快,歌词凝炼精辞,通俗易学上口。它奇特的五句成歌、句尾点题的唱词结构,是荆楚文化的一块瑰宝。“喇叭调”、“伙计调”、“嘚嘚调”、“叮口当调”、“哦嗬调”五大调和五句子歌更是闻名遐迩,久唱不衰,在民间广为流传。
马山民歌内容涵盖历史朝代故事、生产生活知识、四季花鸟虫鱼、婚丧习俗礼仪、节日玩灯贺彩等各个方面。种类有田歌、号子、小调、灯歌、儿歌、风俗歌、宗教歌等数十种。田歌中的“五句子歌”在马山民歌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五句子歌”又有“喊五句”、“赶五句”、“穿五句”之分,曲体结构差别较大,基本旋律大同小异。[2]
代表曲目
《五大调》(1)“喇叭调”:《翻一个对牡丹》
(2)“伙计调”:《我说老板是条牛》
(3)“嘚嘚调”:《今年丰收有指望》
(4)“叮当调”:《一收衣裳二看郎》
(5)“1调”《一个1一张嘴》。马山民歌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扫描二维码关注九州大学公众号,了解更多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