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鳜鱼
来自: Edward
2015-11-22
717
黄龙鳜鱼   黄龙鳜鱼是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黄龙水库的特产。鳜鱼经过库区特定水域自然生长,形成现今的肉味鲜美、营养丰富的黄龙鳜鱼。黄龙鳜鱼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黄龙鳜鱼生长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腹地的黄龙水库。鱼身呈不规则黑褐斑,底纹金黄色,自吻端至背鳍前下方有一条过眼斜纹;鱼体较高而侧扁,背部隆起,侧线沿背弧向上弯曲,背鳍12条,分两部分彼此连接,前部为硬刺,后部为软鳍条;头部具细小鳞片、呈尖三角形,头长为眼径的5倍以下,眼大偏暗黄;口大唇薄,下颚明显长于上颚;上下颚、梨骨、口盖骨上有大小不等的小齿;鳃耙6枚,前鳃盖骨后缘呈锯齿状、下缘有4个大棘,后鳃盖骨后缘有2个大棘;幽门垂68~95个。二龄个体平均长30~35cm、重500~600g。肉质柔嫩,味鲜美,少腥味,无肌间刺,为名贵鱼类。

  1969年黄龙大坝建成以后,堵河鳜鱼经过库区特定水域自然生长,形成现今的肉味鲜美、营养丰富的黄龙鳜鱼。因其南水北调水源地特定的水资源和地域环境,加之厚重的人文底蕴,为其本为名贵的鱼类产品加上了市场发展的皇冠,使得黄龙鳜鱼在市场销售之初就显得光芒四射、供不应求。

  近年来,张湾区在“技术单位+专业合作社(公司)+养殖渔户”模式运作下,开展黄龙鳜鱼养殖技术标准的研发与示范工作,坚持“技术支撑+标准带动+政策扶持+环保养殖+打造品牌”的思路,逐步集群养殖手段,保持地方特色,壮大养殖规模,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2011统计调查数据显示,全镇养殖黄龙鳜鱼的协会1个,养殖大户43家156人,技术服务人员达18人,养殖水域面积500公顷,养殖规模85万尾,产量达220吨,实现产值4000万元。多年来,黄龙鳜鱼养殖业的发展走过了集体网箱转包给农户试养→渔户养殖经营→标准化运营模式(技术单位+专业合作社+养殖渔户),已壮大完善走向产业化发展格局。

  2013年,张湾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申报的“黄龙鳜鱼”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鳜鱼是一种美味佳肴。库区野生鳜鱼是一种纯天然的绿色食品,尤其是老人和小孩,是人们餐桌上的佳味美肴,食用珍品,“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唐·张志和《渔歌子》。其味清香扑鼻,鲜脆可口,可谓“席上有鳜鱼,熊掌也可舍”。富含蛋白质、氨基酸、钙、铁等微量元素。可清蒸、红烧、水煮、油炸等,根据个人喜好而食,不管怎样烹饪,都不会改变其美味可口的特性。

  同时鳜鱼药用价值极高。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鳜”类[食疗]:“味甘、性平、无毒,归脾、胃经”春夏季捕捞的鳜类,可全鱼入药。鲜用,有补气血、益脾胃的滋补功效。吃鳜鱼有“痨虫”的作用,也就是说有利于肺结核病人的康复;鳜鱼肉的热量不高,而且富含抗氧化成分,对于贪恋美味、想美容又怕肥胖的女士是极佳的选择。

  随着丹江口水库的网箱养殖的逐步取缔,我市“黄龙鳜鱼”的主产区汉江-堵河流域将成为我市渔业发展的又一个支点,而“黄龙鳜鱼”将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投入的增加,生产规模的扩大,我市“黄龙鳜鱼”的产量也将跨越式增长,其经济效益潜力无限。

  湖北

  十堰市张湾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十堰市张湾区所辖的黄龙镇黄龙水库,总水域面积4000公顷。地理坐标为东经109°31′00″~110°41′00″,北纬31°21′00″~32°50′00″。黄龙鳜鱼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九州大学公众号,了解更多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相关推荐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