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跷亭子
来自: Adair
2016-02-28
1413
  高跷亭子,又叫高跷锭子,因静如亭,而动如锭,故两名兼称。流行在新洲区中部平原,源于明正德年间,是武汉市新洲区孔埠街堤围村传统技艺,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被武汉市最早列入“非遗”项目。由成人脚踩高跷,肩上背“山”或“出”字形钢架,架上分别坐3至5个幼儿。踩高跷的人随锣鼓舞蹈,花样百出,令观众瞠目结舌。

  原先表演“高跷亭子”的道具有八座,分别叫白鹤亭子、蚌亭子、五星亭子、三星亭子、烟袋亭子、花伞亭子、香盘亭子和侧翻亭子,是专为纪念八仙设计表演的,后来逐步演变为节庆活动。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九州大学公众号,了解更多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相关推荐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