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洪山区伏虎山下,传说原有一口古井,后人因井建寺,名曰“御泉寺”,而起初的卓刀泉就在此寺前。
史载,“御泉寺”始建于宋代,位于古代武昌城东驿道的隘口处,即著名的洪山“九岭十八凹”之地,前有桂子山挡道,地势险要,为兵家争夺之地。
明初,楚昭王朱祯来此游览,见寺前一眼井井水清洌,呈淡绿色,便以杯舀水饮用,觉得甘甜可口,遂感叹曰:真乃神泉也!于是令人在此筑井台,修石栏,并亲书“卓刀泉”三字,刻于石栏之上,这就是游人今天看到的卓刀泉古迹。
后来民间传说,关羽路过伏虎山下时由于人困马乏,就地拖刀一划,地下竟涌出清澈泉水,这个故事流传得越来越广,随着岁月的流逝,逐渐取代了楚昭王版“卓刀泉”在后人中的印象。
后来,“御泉寺”供奉上了关公。“御泉寺”正殿左侧为桃园阁,供刘关张三英结义塑像,正殿供关公塑像。
卓刀泉周边原为旷野,清光绪二年,在贵族邑侯钟公捐助下,补种了松、竹、梅、桃、李、柏等,从此四周古树缭绕。
如今,“御泉寺”除正殿、古井依旧,《卓刀泉记》、《御泉寺记》两块石牌可见外,古籍中提到的“桃园阁”早已不知去向。
扫描二维码关注九州大学公众号,了解更多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