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陵抬鼓”形式独特、特点明显,具有典型的地域风格。其小抬鼓鼓面直径约45公分,鼓外形厚度约30公分,两根木棍横穿鼓梆,梢端系两条吊带,表演时两人同抬同打。中抬鼓鼓面直径约80公分、鼓外形厚度约50公分,装饰与小抬鼓相同,表演时两人抬一人打。大抬鼓鼓面直径约150公分、鼓外形厚度为100公分左右,表演时由16人抬三人打,三种鼓一起擂动,气势磅礴,有排山倒海之势。
据《史记.五帝本纪》《山海经》《黄帝内经》《路史·疏仡纪‘黄帝》记载,传说蚩尤铜头铁臂,能呼风唤雨,口吐烟火,交战中口喷大雾,使黄帝军队无法作战。因此,黄帝按照三宫五帝的玄机,八门九江的要诀,以指南车为先导,设王旗、王麾,以夔兽皮作巨鼓,用夔兽的骨头作鼓槌擂鼓催战.响声可传3800里。黄帝指挥军队,三门齐发,王将俱击,终于一“鼓”作气,征灭蚩尤。这种传说较详细地阐明了“鼓”是黄帝时期发明的,龙是黄帝的象征,黄陵是龙的故里。由此,这种豪迈粗犷、刚劲奔放的淳朴表演便繁衍流传于沮河两岸。
黄陵抬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通过多年的挖掘、搜集、整理、加工,逐步趋于成熟,具有一定的观赏性和艺术性。其表演阵容庞大,人数可达100多人.有大抬鼓一面(指挥鼓),16人抬3人打;中抬鼓四面,每面两人抬一人打;小抬鼓16面,两人抬两人打;大镲32副,鼓旗四面,龙旗20面.指挥官一名。黄陵抬鼓有两种表演形式:一种为行进路途表演,一种为广场定位表演。两种表演形式的基本鼓点有紧凑强烈的“沙锣鼓”、简炼浑厚的“摆套鼓”,以及创编后的“路鼓”“七锤”等鼓谱。
黄陵抬鼓曾在丁丑年清明节由陕西省文化厅组织举办的大型文艺演出《锦绣中华》中崭露头角。同年6月20日,在陕西省委宣传部组织举办的电视晚会“同一条根”中,黄陵抬鼓又展示风采。10月24日在全同24个城市电视台联欢晚会中再次成功演出。此后多次参加延安市锣鼓秧歌会演,以及一年一度的清明、重阳黄帝陵祭祖活动。1999年12月31日在全国迎接千禧年到来之际,“黄陵抬鼓”又以其排山倒海之势,参加了延安市“千面锣鼓迎千禧”大型表演,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多年来,黄陵抬鼓以其豪迈粗犷、刚劲奔放、淳朴洒脱的表演形式,使地域文化和黄帝文化有机地结合和传承,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和自豪感,使人更加感受到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民族精神。
扫描二维码关注九州大学公众号,了解更多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