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渔鼓道情
来自: Lemon
2015-10-14
650
吉安渔鼓道情   吉安道情,又称“吉安渔鼓道情”。乡村民间俗称为“打嘣嘣”。于明朝万历47年前在庐陵县(吉安县)养济院(圣恩堂)形成,并向吉水、永丰、峡江等地流传开去,是一种起源于吉安本土、至今还在传唱的历史最为悠久、地方特色最为鲜明、普及程度最高、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关系最为紧密的古老曲种。

  长期以来,吉安渔鼓道情均由盲艺人表演。演唱形式大致分为渔鼓曲和胡琴曲两种。采用师徒口传心授方式传承。曲目题材广泛,篇幅长短不一。长篇传统曲目堪称鸿篇巨著,最长的《天宝图》等,要唱15天之久。短篇曲目一般在几分钟至数十分钟。唱词以七言句为主,间有长短句式。主要传世作品有长、中、短篇传统曲目《梁成辉打案》《开荒记》《孟姜女》《劝世文》等90余个。现代曲目《翻身记》《焦裕禄》《王杰探家》《江姐进山》等近百个。现代曲目中包括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苏区广为传唱的《送郎当红军》《苏区景》等。不少艺人往往还擅长即兴创作,自行编词、配曲演唱一些诙谐幽默、短小精干,并有励志、劝善意义的曲目。吉安道情曲目通俗易懂,其音乐地方特色十分鲜明,具有较高的文学、音乐和民俗学研究等价值。

  目前,吉安县仅存少量吉安道情盲艺人,亟待政府采取措施加以保护。吉安渔鼓道情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九州大学公众号,了解更多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相关推荐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