箍俚龙为九节,无彩珠。其表演一般是“双龙并进”,即两条龙同时表演。各为九人,一人持龙头,一人持龙尾,其余持龙身。出龙时,前面有牌灯、花灯、鲤鱼灯等各种彩灯开路,伴有民间吹打乐。整个表演过程分巡场、咬尾、单穿花、双穿花、摆字、绕柱、盘王七个花节。表演行进、穿花、绕柱时形似巨蟒,威武雄壮。表演盘王花节时,龙头居中,龙身至龙尾盘结成一个大螺旋体,尤如蛇之歇息,只见龙身颤动,而不见表演者,每每到此,观众拍手叫绝,气氛达到热潮。
箍俚龙曾更名为“东方巨龙”。是因为1958年首次对其挖掘整理复排时,在传统“天下太平”等摆字花节基础上,尝试摆出“东方巨龙”四字花节。因其符合箍俚龙身躯壮硕、气势非凡之特点,受到普遍认可,遂将其更名为“东方巨龙”。1984年,开展民舞普查、编撰《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时,吉安县文化馆出于对传统的尊重和该龙灯的结构特点,依然采用其“箍俚龙”之原名。青原箍俚龙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扫描二维码关注九州大学公众号,了解更多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