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节龙是光绪年间便盛行在崇义县关田镇田心村的一种民间灯彩,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当地农民把这种三节龙称为“泥鳅沾灰”,亦即形容三节龙舞动起来犹如肥短的泥鳅沾了香灰一般活蹦乱跳。“三节龙”比较突出的特点是:龙由3节组成,分龙头、龙身、龙尾三部分,由红绸串成,龙头上绘有八仙、灶神等图案。4人执牌灯,牌灯上写明姓氏堂名。3个舞龙者站在仅有0.64平方米的八仙桌上,动作可分两种:桌上舞龙和地面舞龙(桌上舞龙有腾云驾雾、高车摇水、穿龙、团龙、左右舞龙;地面舞龙有举龙、参拜、龙摆尾、左右舞龙、行步舞龙、正面舞龙、穿龙)。三人轻捷自如地腾挪跳跃,舞动龙身,凌空穿插翻飞。其伴奏音乐充满节日的欢快,鼓点兴奋急促,曲调变化无穷。
崇义当地的风俗习惯是每年初二、三扎好龙灯,初四开始“出龙”,先在本村圩镇玩耍然后到附近乡村。舞龙时每个方向穿插一次算一门。一般到庵堂庙宇打八门,到祠堂打九门,较大的厅堂便打十二门。先由一个提香火篮的“管事人”对当年建新房或者添男丁或者做大寿的家庭发贺帖,各家各户准备好爆竹,烟酒茶点。凡点燃爆竹的人家,则表示“接龙”,龙灯就进这户人家进行表演,表演的程序是先参神、再舞龙,表演完毕,主人将“红包”送给“管事人”,同时请“龙灯”的表演者喝酒、吃茶,然后再到下一家表演。每年是年初四“出龙”一直玩到,元宵节“散龙”。
三节龙的音乐伴奏充满节日的欢乐气氛,伴奏音乐随着舞龙的变化,不断换音乐、曲牌,起了烘托气氛作用,伴奏乐器是两支锁呐,打击乐有小鼓、大锣、钹、小锣等。吹奏的曲牌有“拜将台”、“朝阳歌”、“巴山”等音乐充满着浓厚的乡土风味。
崇义三节龙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扫描二维码关注九州大学公众号,了解更多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