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花鼓戏
来自: Christian
2016-01-04
1007
皖南花鼓戏   皖南花鼓戏流行于皖南、苏浙江相毗邻地区,而以皖南宣州、郎溪、广德、宁国一带最为盛行,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湖北花鼓调及河南灯曲随移民传入皖南,与当地民间歌舞合流形成“皖南花鼓戏”。皖南花鼓戏成长过程,大致经历了灯会歌舞、“打五件”“地摊子”“四季班”与“草台班”四个阶段,并吸收了高腔、徽剧、京剧艺术的有益成分,经过百年的演化发展,形成了一个具有粗犷、质朴、明快的艺术风格和鲜明乡土色彩的民间剧种。该剧种语言保存着民歌和民间说唱的特色,以中州音韵系统为基础,融入地方语音;表演艺术保存着灯会时期的民间歌舞和从农村日常生活中提炼、美化的程式动作,并吸收了京剧的表演程式;唱腔分为主腔和花腔两类,有淘腔、北扭子、四平、悲腔四大主腔,花腔多为灯曲和民歌小调。该剧种实行师徒制传艺授业,艺人师徒谱系有“七大门”,即“蓝门”的创始人蓝凤山、“杜门”的创始人杜老幺、“涂门”的创始人涂老五、“耿门”的创始人大老耿、“孙门”的创始人孙大嘴、“张门”的创始人张宗棠、“梅门”的创始人梅凤贻。传统剧目有《扫花堂》、《打瓜园》、《假报喜》、《当茶园》等。20世纪80年代后涌现出的优秀剧目有《春嫂》、《柯0入党》、《姐妹皇后》、《湘妃扇》、《羯鼓惊天》、《老板娘》、《水妹子》、《王婆卖瓜》、《送瓜苗》等。皖南花鼓戏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九州大学公众号,了解更多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相关推荐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