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柴槌原先广泛流传于各畲民聚居地,深受畲民喜爱。因棍术器械的长短及其功用有别,盘柴槌分为长棍和短棍。长棍又叫丈八棍,长一丈二尺,由单人耍弄,共有十个招式。在清代以前,棍头一端加有铁制的棱尖,狩猎中三米以外就能刺到猎物,这种棍术通常用于对付野兽,后来畲族从四处狩猎变为定居农耕,长棍的棱尖慢慢被放弃,但罕见的长度仍保留着从狩猎时代遗留下来的痕迹,而且在长棍套路中仍然保留有对付猎物的冲刺动作。除了自然环境不佳,当年畲族人民生存的社会环境也极为恶劣,他们常常遭受地方势力欺压,受到土匪侵扰,于是另一种棍术——短棍形成了。短棍又叫梅花棍、齐眉棍,长六尺,两人对打,也可以一人单打,招式多样,是畲族保家护身1欺压不可少的手段。盘柴槌棍术动作也十分复杂多样,有双头挺、三步跳、四步半、七步、九步、猴子翻身等,每个动作都有攻有拦、攻守结合,步伐稳健、有快、猛、活的特点。
盘柴槌在形式、套路上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价值,是畲族在特定的区域环境和社会生活中,经过长期实践发展而积累和演变形成的。它与民族的心理、气质、经济、文化、道德和社会发展有关,也与畲族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风土民俗结合一起。因此,盘柴槌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和历史特征,表现出生产实用性、民族性、民俗性、健身娱乐性等特点。
扫描二维码关注九州大学公众号,了解更多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