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宝剑有着悠久历史。相传在春秋末期,越国铸剑大师欧冶子云游江南各省,当他到达浙江龙泉时,发现秦溪山下,有一泓湖水,甘寒清洌,湖边有七口井,恰似天空北斗星座:用湖水淬剑,能增强剑的刚度,正是铸剑的好地方。欧冶子就在湖边支起炉灶,用附近山中铁英铸成“龙渊”“泰阿”“工布”三把宝剑献给了楚王,受到重赏,“龙渊”宝剑也从此出名了。后人为表示纪念在井旁修了欧冶子将军庙,并将铸剑地改名为“龙渊”,这里所产宝剑也都刻上龙凤和七星标志。由此传下技艺。后来庙宇旧迹犹在,七井尚余一井。唐朝时,龙渊剑名声大震。后因避唐高祖李渊讳,以“泉"代"渊”,“龙渊”改称“龙泉”,即今浙江龙泉。后来人们又将秦溪山湖改名为剑池湖,并在山北麓建立欧冶子庙,还编造了不少关于龙泉宝剑的故事。
龙泉宝剑又称“七星剑”,按其不同性能分为三种基本类型:硬剑(以刚利著称)、软剑(以柔韧著称)和传统武术剑。此外,还有云花剑、手杖剑、鱼肠剑、鸳鸯剑等29个品种,近百种款式。
龙泉宝剑的制作要经过炼、锻、铲、锉、刻花、嵌铜、冷锻、淬火、磨光等28道工序。在长期的发展中,经过历代铸匠精益求精的钻研,龙泉宝剑在产品的质量上形成了坚韧锋利、刚柔相济、寒光逼人、纹饰巧致四大传统特色。
龙泉宝剑选材考究,有“三斤毛铁半斤钢”之说,锻打火候掌握得当,成分均匀,花纹清新;淬火方式也很独特,研磨十分讲究。龙泉宝剑的锻打技艺中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中国兵器史、冶金史和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龙泉宝剑不仅是健身武术器械和影视舞台道具,还是赠送外宾的国礼,为海内外民众和剑术爱好者所珍视。
龙泉宝剑在古代大都无鞘。后来,用当地特产的花梨木制作剑鞘及剑柄。这种花梨木,质地坚韧,纹理秀美,古色古香。再饰以银、铜,更使龙泉宝剑锦上添花。
龙泉宝剑,既是精美的手工艺品,又是运动器械,蜚声国内外。东南亚国家的华侨、华人,喜爱把它挂在室内或床头,既为避邪,又是装饰。
新中国成立后,龙泉宝剑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基础上,扩大了生产规模并开发出大批新产品。1972年,第二、三代传人沈焕周与其子沈新培二人竭心铸就四柄高档龙泉宝剑,作为国礼赠送正值访华的美国总统尼克松。1992年龙泉剑又在国际武术博览会上荣获金奖。龙泉宝剑作为中国传统的工艺品和武术运动器具,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各界人士的推崇和喜爱。
龙泉宝剑锻制技艺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扫描二维码关注九州大学公众号,了解更多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