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
来自: Duke
2016-01-16
691
越剧   越剧流行于浙江、上海、江苏等许多省、市、地区,它发源于浙江省绍兴地区嵊县一带,清末在曲艺“落地唱书”的基础上吸收余姚滩簧、绍剧等曲种、剧种的剧目、曲调、表演艺术而初步成型,当时称为“小歌班”或“的笃班”。1916年进入上海时称为“绍兴文戏”,1930年以后又发展成为全部由女演员演出的“女子绍兴文戏”。1938年改称越剧。以后在发展中进一步走向成熟,形成优美抒情的艺术风格。

  越剧是一个晚出的剧种,它善于博采众长,为我所用。越剧唱腔属板腔体,早期曲调单一,后来吸收其他剧种、曲种音乐,逐渐丰富起来。越剧曲调清悠婉转,优美动听,长于抒情,主要有尺调、四工调、弦下调三大类,其中尺调又分慢板、中板、连板、散板、嚣板、二凡、流水板等。越剧的脚色行当分为小旦、小生、老生、小丑、老旦、大面六大类,其中小旦又分为悲旦、花旦、闺门旦、花衫、正旦、武旦六种,小生又分为书生、穷生、官生、武生四种,老生又分为正生、老外两种,小丑又分为长衫丑、官丑、短衫丑、女丑四种。越剧早期演出较为简单,后来搬用其他剧种的动作程式,又从生活中提炼出一些基本动作。1942年,在袁雪芬等的倡导下,越剧一方面吸收话剧、电影的表演方法,真实、细致地刻画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动,一方面学习昆曲、京剧优美的舞蹈身段和表演程式,使外部动作更细致、更具节奏感。这两方面有机结合,形成了越剧表演写意与写实相结合的独特艺术风格。

  越剧有不少为人熟知的优秀剧目,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祥林嫂》、《西厢记》、《追鱼》、《情探》、《盘夫索夫》、《柳毅传书》、《碧玉簪》、《三看御妹》、《打金枝》、《玉堂春》、《琵琶记》、《孔雀东南飞》等。

  舞台美术也是越剧中极具特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从20世纪30年代初起,越剧就开始采用带有中国画特色的立体布景、五彩灯光、音响和油彩化妆,服装样式结合剧情进行设计,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借鉴古代仕女画,款式清新自然,色彩、质料柔和淡雅,对传统戏曲服装作了很好的发展。

  越剧在短短百年内发展成熟起来,成为中华戏曲百花园中的奇葩。新中国成立后,越剧迅速传播到华东、西南、华北、西北、中南、东北等地,并随着对外文化交流的开展,以其典型的东方艺术特征在国际上赢得了一定的赞誉。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人们精神需求的多元化和文化艺术形式的多样化,越剧的生存发展出现危机。越剧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九州大学公众号,了解更多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相关推荐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