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剪纸
来自: Abbott
2015-11-24
760
余姚剪纸   余姚民间剪纸活动自南宋以来,历久不衰,影响深远。

    有“山野之花”的民间剪纸,深受北俗南移文化影响,每逢过年过节、结婚生日、甚至丧事,城乡妇女都能剪一手,都能根据不同的需要剪出各式各样的图案,以供实际使用。至明清之际,姚城街坊、虞宦街口、下海头布摊,里山头布贩子,兼售“剪鞋样”、“剪绣花样”、招徕顾客、兜揽生意,在马渚、临山、陆埠、浒山、慈城一带农村妇女剪绣花样,成为妇女日常生活一种不可缺少的实用工艺,姚西云楼,曾流传“一把剪刀、一张纸、跟着太婆学剪纸,剪只黄牛耕湖田,气煞财主赵矮子”的民谣。

    近代余姚的民间剪纸制品种繁多,既有以婚礼为中心的“喜花”,红纸剪出各种吉祥图案,用于摆在嫁妆上作装饰,张贴在婚房里作窗花,又有又日常生活为主的乡土味浓郁的“剪花”,剪出十二生肖、花鸟虫鱼、飞禽走曾、人物果蔬,送人娱乐,贴在农家居室。既有红纸剪成的节日“灯笼花”,旧时在除夕贴遍居室内外、门上、墙上、水缸上、衣柜上、谷柜上、鸡窝上、牛棚上,用于避邪,使处处都有红光、讨个彩口;又有生日祝福的“礼花”、“寿花”,为新生儿驱邪的有“百福长寿”礼花,为老年祝福的有“百岁长寿图”。还有丧事专用宗教“剪花”,配合时政宣传的剪纸等。

    旧时城乡民间姑娘,自幼受家庭薰陶,或邻里传授,看惯了剪纸、耳濡目染、一般七、八岁就开始学习剪纸,学着大人的样子。继承母辈传统花样的剪纸技巧和传统剪纸题材,这是乡村自古延续下来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技艺。他们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剪出种种精致的图案,绷在绣花架上,用七彩丝线,绣在衣服、鞋子、枕巾、床上用品布上,有的还创造花样;谁家的剪纸好,说明谁家的姑娘聪明,以吸引求婚者。同时,剪纸又与民间节日有着较密切的关系,农历正月十五,我市旧俗有祭“屙缸姑娘”风俗,姑嫂、姑娘相约于粪缸边、猪舍锭祭紫姑,未婚姑娘卜婚姻,红纸剪成鸡、鹅、猪、人,祭民间厕神,厕神名为何媚,为山东寿阳李景之妾;新年第一节气“立春日”,马渚、临山民间“报春牛”、红纸剪“春牛图”,张贴于门庭,保一年风调雨顺;二月初二闺女吃露天米饭、剪纸麻雀、纸牡丹花,捎信给百花姑娘,祈求聪明;二月十二“花朝节”,全市境内有“剪纸日”之称,妇女停止针钱活,相邀姑嫂太婆,在庭院剪春柳夏荷、秋菊冬梅“四季花卉图”,拜百花神,女孩开始穿耳孔、缠足;立夏称人重量、剪纸小人图。骑坐门槛,以免疰夏;剪“十二生肖图”,尤其剪成一只大花猫,在耳朵扎上红头绳,挂于谷柜、米缸,防止老鼠偷米。

    解放后,在党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方针的指引下,市文化馆、乡镇文化站和有关学校经常开始民间传统剪纸活动,一方面搜集整理传统民间剪纸作品,举办展览;另一方面辅导培训民间剪纸能手,而以1997年和2000年由市文化馆、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华联大厦举办、市教育局分别举办的“余姚市华联杯首届民间剪作大展演”和“余姚市校园剪纸大奖赛”规模最大,宁波市文联、市文化局和我市有关领导出席了开幕仪式,展出期间,万人空巷,前往华联大厦和新建路观看剪纸艺术精品,重放光彩的民间剪纸艺术使姚城群众一饱眼福,它使人们在传统剪纸艺术中感受到时代的脉膊,从而成为当今余姚民间文化艺术的一大亮色,显示了改革开放年代太平盛世的景象,显示了余姚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年丰岁熟的欢乐景象。

    当前,涌现出了一批富有代表性的民间剪纸能手和剪纸代表作品,形成三种新的剪纸风格。一是传统型剪纸。我市临山、湖堤、大岚、陆埠、鹿亭等地,仍有一批老年妇女,剪纸成为她们一种割舍不断的爱。湖堤村有二位七十多岁的老大妈自幼剪纸、继续母业,还应亲友婚事、邻里相约而剪一些日常生活“剪花”,她们所剪的“剪花”大多是25厘米见方的大幅,造型有方、圆、对角样式,图案有石榴、莲花、头、花、叶等,代表作有“榴开百子”、“连生贯子”,反映了姚北农村社会旧有多子多福的一贯传统。陆埠的三位老大妈剪纸题材各异、形式不同,有剪绣花样见长的、有剪四角窗花见长的,代表作有“喜鹊登梅”,专用于婚礼“喜花”。二是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剪纸。马渚镇后周村杨毓华,是我市众剪纸妇女的代表。八十年代从学校退休后,空余时间应村中亲朋好友,教师同行的婚事,生日而剪“喜花”,剪出的图案既有四角配对的窗花,又有即兴创作吉祥寓意的“小花”,主要代表作有“十二生肖”、“迎澳门回归”,其中“十二生肖”剪纸入选1997年浙江民意剪纸大展。三是文人画创作剪纸。余姚镇城涨小学青年教师胡国君,是我市年轻一代剪纸能手的代表。近年来多幅剪纸见诸于报刊,这是与我市六、七十年代配合时政宣传而创作的艺术剪纸一脉相承,在原有基础上,她在文人化剪纸作品中,结合师范所学的美术基础,进行艺术再创作,主要代表作有“舜江楼”等,她的文人画创作剪纸艺术,顺应了社会发展的必然。

   历史的车轮跨入了2000年,随着新民俗的兴起,我国古老民间剪纸的民俗事象处在逐渐消亡过程,特别是传统的民间剪纸随着时代相伴的民俗事象已在大中城市走向萧条,主要是人们的生活结构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余姚民间剪纸根植于古越丰厚的民俗文化之中,每一幅作品都与一种民俗事象发生关系,抢救挖掘是主题,培育新人是目的,使民间剪纸艺术得到继承和发扬,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九州大学公众号,了解更多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相关推荐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