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经音乐是音乐的活化石,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全人类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云南洞经音乐源于古代中原道教的丝竹乐,历史悠久,所用乐器分文、武,乐队庞大,乐曲风格优美、朴实、典雅。它以谈演道教1《文昌大洞仙经》得名,道教经书分为三洞,即洞真、洞玄、洞神,分别是道教三清尊神传下,所以道教经书称为洞经,演奏唱颂经书中诗赞的音乐,故称洞经音乐。
钟毓灵秀的通海,从远古的历史长河中走来,虽处滇南,但中华古老的优秀传统文化在这里注下了深厚积淀,构成了绚丽璀灿的文化氛围,故有“礼乐名邦”之美誉。多元文化凝固形成的洞经古乐,以其独有的特色、包罗广博的内容、隆重庄严的形式和丰富多彩的曲调,深得广大民众的喜爱,数百年来,经多少代人的传承保存至今。
通海洞经古乐历史悠久,萌芽于元,形成于明。明朝万历年间,被誉为“绝学名儒”的大音韵学家和音乐家葛中选,隐居于通海杞麓湖畔,创建组织了名为“雅乐社”的古乐团体,以传授古乐为己任。葛中选学养深厚,具备高深的古典音乐理论和演奏的技艺,加上他曾在江南,北方为官20多年,所著《泰律》一书被同辈称为“千古不传之谜”。他搜集散落于民间的南曲北音,使古乐艺术在民间得以传播。通海的历代文人乐家不断把通海古乐移植到洞经里,并吸收祭孔音乐和道家经曲,把儒释道三教熔于一炉,集礼仪、经卷、音乐、教化于一身,加上自己的创作,因此通海洞经古乐并不是单一的民间音乐,内中还包含着西北、江南的音乐曲牌,演奏风格和演奏技巧,形成这种具有北方音津、江南韵味和民族古调为特色的通海洞经音乐。清时,通海洞经音乐兴盛一时,驰名全省。其包罗广博的内容,典雅优美的曲调,隆重多彩的谈演形式以及“让天下皆宁”的谈演宗旨深受各阶层人士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通海洞经古乐经过600多年的孕育、形成、发展和有序传承。历代官绅文士以通海秀丽的湖光山色为背景,怡悦幽雅静美的青山海月之韵,按1和唐诗的音韵格式以及乐曲调式旋律的走向,经繁衍调整突出了高雅、深沉、庄严的风格和静谧、清新、飘逸的特色。使通海洞经古乐更加优美动听“冠冕南州”。它上承北曲南音、下取本地乡土民乐,自成一体,原有100余曲,今天尚保存着完整的47曲。
洞经谈演历来是文人仕绅演习礼乐、显示高雅的专利,并已成为身份和威望的象征。即使在民国时期,上流阶层“礼不下庶人”的清高与“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仍然十分牢固。上世纪40年代,18位对洞经古乐着迷的女子,勇敢地走出家庭,走向学习洞经音乐之路。她们拜通海洞经乐社“五圣会”的会长张家熊为师,学习洞经音乐演奏的程序、规则、礼仪、场景的布置,各种1唱曲、唱法和文乐的演奏,各种拉弦乐、弹拨乐、吹管乐、打击乐的演奏方法和技巧。毕业于上海音乐专科学校的张云涛先生则成了她们的音乐老师。经过两年的学习,她们已经掌握了洞经古乐演奏的程式、礼仪,而且已熟练地能够演奏40多首曲牌。
学习洞经音乐,她们遭到了非议和谴责,“女人不准登经坛”是自古就有的规矩,除非终生不嫁永世修贞。为了登上礼乐之堂,她们顶着巨大的世俗压力,甘愿为古乐修贞,终生不嫁,从此争得弹演洞经的权力。
1947年,她们成立了云南省唯一的全由女子组成的洞经古乐班“妙善学会”,18名修贞姑娘在秀山三元宫公开谈演,赢得了满堂喝彩。第一场演出震动了县城的百姓,因为三元宫的房屋不够容纳,年青后生就爬上房顶去观赏,导致几乎压垮房屋的事件。这一天,18位姑娘冲出了封建思想的藩篱,开创了云南洞经谈演有女性参与的先河,打开了通海洞经音乐历史新的一页。
解放后,洞经谈演停止活动,她们流散各处,经历了各种人世沧桑。沉寂了30年后,1981年,“妙善学会”女子洞经班重新恢复了谈演。2001年9月,“妙善学”女子洞经古乐应邀参加第四届北京国际音乐节,5位迟暮老人蹒跚着登上北京保利剧院的舞台,表演结束后,人们不约而同起立,报以长时间热烈掌声和由衷的敬意。这是一个通海传奇。她们传奇的人生境遇赋予了通海洞经古乐神秘的光芒,引起首都文化艺术界的关注,被称为本世纪的奇事。
2008年通海“妙善学”女子洞经古乐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云南,目前拥有几百支洞经(班)队伍中,通海的洞经古乐风格独树一帜。具有和谐、安详、典雅、舒坦的古乐风范,是诵、唱、奏、礼、仪相配的综合艺术,具有较高的传承价值。通海洞经音乐中充分体现了孔孟思想数百年在通海的形成,以及礼仪、民俗民风等。通海洞经音乐历史久远,传承有序,长期活跃,是一笔丰厚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遗产,难能可贵。有待深度发掘文化内涵,保护传扬,并使之与时俱进,古为今用。
为继承弘扬和发展这一古老的艺术奇葩,上世纪80年代,通海县就开始对“妙善学会”进行保护和抢救。设立洞经古乐传习馆。2000年元旦,挑选一批具有音乐功底的中青年成立了“通海洞经古乐团”,分别在秀山、花街广场、古乐馆及玉溪等地演出了60多场,专题为外国留学生演出11场,都受到中外游人及广大人民的热烈赞赏。民间则有10多支自发成立的具一定规模的洞经古乐队。2012年5月,通海女子洞经音乐协会正式成立。“妙善学会”18位传奇女子,如今只余下3位。但是,通海的洞经古乐并未因此消亡。今天,当悠远古朴的洞经音乐在钟毓灵秀的秀山上响起,在通海这个“礼乐名邦”的角角落落响起时,我们看到通海洞经音乐开始了另一个转身,古韵流芳。妙善学女子洞经音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扫描二维码关注九州大学公众号,了解更多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