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木偶戏
来自: Edmund
2016-02-19
661
龙山木偶戏   木偶戏俗称木脑壳戏,是流传在湘西北的一种古老而稀有的剧种,它是在土家族的祭祀戏、青苗戏、土地戏的基础上,不断吸收荆河戏、辰河高腔、汉剧等戏曲艺术而形成的一种地方剧种,多在院落、坪坝支庐围帐演出,民间俗你“矮台班”。据湘西州《文化志》98页载,“木偶戏传入境内约有300年历史”。龙山县的洗车河、贾家坝、猛西湖等地至今还保存着这一古老的戏曲艺术。

  龙山木偶戏属杖头木偶,最早见于清嘉庆年间创办的洗车河镇东平街的郭家班和靛房的吴家班、华塘乡流芳的陈家班。道光初年,他砂里(今召市)贾家坝创办余家班,与此同期创办的有猛西湖的余家班、二梭里的向家班、明溪里的向家班、土车的高家班等,活动远及川鄂。光绪年间,有县衙退役班头杨典在首善镇(今县城民安镇)创办木偶戏班“杨家班”,俗称“锦衣班”。民国时期,洗车郭家班第五代班主郭丙斋授徒坡脚候才玉、岩冲文隆海,学成后回乡分别创办了坡脚候家班、岩冲文家班。但因战乱匪祸,灾难连年,艺人们过着近乎靠施舍的“下九流”生活。

  1952年5月下旬,龙山成立了县木偶剧团,木偶剧团坚持“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文艺方针,上山下乡,服务农村,每年演出500多场,深受群众欢迎。对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传播民族传统道德、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文革”爆发后,县木偶剧团被勒令解散,全套木偶及服装道具均付之一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原县木偶剧团的艺人都得到妥善安排。1986年10月,龙山县文化馆新招青年演员重组龙山县木偶剧团,为龙山培养了一批木偶戏曲艺术传人,至今这批青年演员的平均年龄不过40岁左右。

  龙山木偶戏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九州大学公众号,了解更多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相关推荐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