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秦始皇本记》记载:战国末期,秦王嬴政于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统一天下,自称“秦始皇”,分天下为三十六郡。“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始皇东巡齐地(今山东),祭高山大川之事。乃至渤海以东,芝黄(今山东黄县东面)、睡(今福山东南)、穷成山(今成山东角),登芝罘(今芝罘岛),立石。颂秦德焉而去。”这是秦始皇—登芝罘山,时年40岁,并立下第一块石碑,同时礼拜齐地八神之一——阳主。
秦始皇一登芝罘时,曾修有始皇道,从今天幸福镇幸福八村的八里岗开始到芝罘大疃村,仍有遗迹可寻。据说,秦始皇东巡时,在琅琊(今山东省胶南市琅琊县)遇齐人徐市(即徐福),徐市告诉他:大海里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山上仙人有长生不老之药,但须派童男童女随他去海中求仙方可得到。始皇信之,遂“遣徐市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
二十九年(公元前218年),始皇东游,再次来到胶东二登芝罘,时年41岁。他又在老爷山上立碑一块,纪功刻石分立两端,史称两观刻石,碑文系李斯手书,《史记》中均有记载。封建社会的达官贵人多慕名碑刻,到老爷山上观光,当地土著不堪其0招待,于明朝年间将碑石推入海中,今人尚有于海底观其颜者。
秦始皇三登芝罘是在9年之后(胡亥元年,公元前210年),时年50岁。第一次东巡时派去求长生不老药的徐市,一去九年空手而归,他怕秦始皇罪责,编造了一套谎言:“蓬莱药可得,然常为大鲛鱼所苦,故不得至,原请善射与俱。见则以连1射之。”始皇求仙心切,信以为真。立即命捕鱼者下海捕杀大鱼。自己则持可发“连1”(连续发射的箭)的强弓,从琅琊出发,沿岸巡海,至成山也未见大鱼,又回头向西来到了芝罘山(即芝罘岛老爷山),果真看见一条大鱼扬鳍而来,便亲持弓箭射杀一尾,留下“射鱼台”之名。现遗址即老爷山北坡半山腰处,方圆10平方米左右,此处皆青石铺砌。
秦始皇枉费心机,不但没有寻求到长生不老药,反而在归途中患重病,未及咸阳便死于沙丘(现在河北省平乡县)。《福山县志》中有两篇文章讽刺道:“北筑长城南取越,虔刘极矣更谁欺;仙药自是不可致,枉与一鱼角雄雌。”
阳主庙的故事
在浙江象山岛和烟台芝罘岛上分别矗立着南、北两座阳主庙,芝罘岛阳主庙约建于春秋时期,是齐国奉祀“八神将”的庙宇之一。庙里供仰的是“齐地八神”之阳主,还供养着阳主的四位娇妻——阳主奶奶。
关于阳主庙的民间故事很多,相传在芝罘村刚有人烟时,村中一陈姓大户家有四个闺女,个个聪明美貌。一年春天,姐妹四人结伴到芝罘山后赶海时发现了一个玉石似的充满灵气的石人,十分喜爱,决定将它抬回家去。她们抬着石人翻过老爷山,来到山前坳地时,石人突然变得异常沉重,无论如何也抬不动了,姐妹们便嬉闹起来,用竹篓投掷石人的头颈,约定谁套中便留下给石人做媳妇,结果姐妹四人都套中了。当晚,四个姑娘便同得一梦,梦见石人将她们抬去成了亲,姑娘的父母也梦见石人身着蟒袍,自称阳主,要求给它修一座庙。几天后,四个姑娘竟同时离开了人世,大家都说她们是给阳主做夫人去了。姑娘的族人便在石人所在的坳地盖了一座大殿,这里背风向阳,三面环山,一条小沟通海,并参照石人雕塑了庙内的阳主神像,后人称为阳主爷。阳主庙建成后,四个姑娘托梦给村中的会首说:“我们四人都做了阳主爷的妻子,希望能给我们姊妹建个后殿,夫妻团圆。”村中便又修了一座后殿,前后大殿以长廊相连,后殿正中并排供奉着四姐妹的神像,后人称她们为阳主奶奶。
又传说几百年前,一条浙江象山的大货船满载经过芝罘码头,行至崆峒岛海面时狂风骤起,只得抛锚停船。夜里,船上专门供神的香童不小心落海,伙计们打捞一夜未果,只得作罢。第二天风停日出,船老大率众人由芝罘岛东口上岸拜祭阳主。进了大殿便见神案下睡着的正是自己船上的香童。叫醒询问答曰:落水后,被人经由一条大道扶来这里,便安睡了。众人听罢十分惊喜,回到浙江便按芝罘岛阳主庙的图样修了一座南阳主庙,同样供奉阳主爷,四季祭拜求保海上平安。
秦始皇东巡和阳主庙的民间故事生长于北方海岛并深深扎根于民间,是极富海岛特色的文学作品,它反映了千百年来海岛渔村的社会风貌和风土人情,对了解烟台社会文化的脉落发展有着较高的参考价值。芝罘岛秦始皇东巡、阳主庙传说等民间故事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扫描二维码关注九州大学公众号,了解更多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