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陆篾竹编织技艺
来自: Duncan
2016-01-05
790
马陆篾竹编织技艺   

  马陆篾编竹器源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为嘉定一宗特产工艺品。清末民国初,嘉定县城南门至石冈一带不少村民以竹编为业,世代相袭。城南的白墙、周家村、泥桥、棕坊桥、庙前等五个自然村,有142家农户专业从事竹编,占总农户的九成以上。至解放时,篾竹编织人员不下数千户。

  早期篾竹编织只有生产竹篮、竹箩等生活日常用品,经济实用,深受方圆几十里群众欢迎。后来蔑竹编织制品发展到针线匾、竹丝盘、篾席及一些精巧的工艺鉴赏品等一百余种,编织工艺精湛,式样美观,图文造型富有民族特色。解放后,马陆乡政府组织了石冈竹器生产合作社,专门从事蔑竹制品编织,产品供不应求。1958年改为竹器专业生产合作社。1964年起更名为石冈竹器厂,1980年,竹器生产并给棕坊村,改名为马陆棕枋竹器厂。竹工用光滑精细的橙青色和褐色的篾丝、精心编织成各种供摆设观赏用的鸟兽、动物、花卉图案,美观秀丽,小巧玲珑,其中以花篮最为著名。花篮从篮底到篮攀,都编制出环龙花,链条花,小梅花等各种图案。此处,还应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的要求,编织竹灯罩和竹橱出国展览和作为国际交往中的馈赠礼品。这些制品一度远销埃及、捷克、意大利、瑞典等国家。

  马陆蔑竹都是生长于本乡本土的地方特产,马陆棕坊一带几乎家家户户都拥有自己的蔑竹园,所以材料来源取之不尽,且成本低廉。制作的产品也大都人民生活的日常用品,经久耐用。后因竹园锐减,原料紧缺,加之竹工盈利甚少,机制生产的竹蓆,塑料制品的盛器逐步取代了手工制作的竹蓆,竹篮,民间传统的这一手工技艺逐渐陷入窘境。马陆篾竹编织技艺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九州大学公众号,了解更多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相关推荐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