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玑巷
来自: Ford
2016-01-05
894
珠玑巷    珠玑巷位于南雄市北9公里的沙水村,原名敬宗巷。据传唐敬宗宝历年间,敬宗巷孝义门人张昌,七世同堂,朝庭闻其孝义,特赐与珠玑绦环,为避敬宗庙讳,就将敬宗巷改名"珠玑巷"。

    珠玑巷全长1500米,南起驷马桥,北至凤凰桥,路面用鹅卵石砌成,宽约3---4米,古驿道穿巷而过,巷内南、中、北三座门楼为清初所建。

    南门内约二十米处有一座元代古塔,"叫胡妃塔"(建于公元1350年),塔旁有一古井,传说当年胡妃就投进自尽于此。关于胡妃,宋史有一段记载:胡妃原是南宋度宗皇帝的妃子,因遭当朝宰相贾似道陷害,被令出宫为尼。后胡妃逃出寺庙,四处流浪,在杭州被运粮到这里的南雄珠玑巷富商黄贮万搭救带回。纳为妾。不料此事被家仆告发,朝廷乃派兵前来围剿,于是珠玑巷连同周围数十里的民众纷纷逃离家园,大举南迁;而胡妃自感连累大家,就投井自尽。数年后,重返家园的乡民为纪念胡妃,就在井旁建了一座石塔,塔高3.5米,实心,七层八角,由17块精雕细刻的红沙岩砌成。

    由于珠玑巷历史上地处中原到岭南的交通要道,因此经济发展迅速,很早就成为较繁荣的居民定居点。自从唐朝宰相张九龄开通梅关驿道后(大庾岭新路),珠玑巷更成为古驿道上的重镇,客栈、酒楼遍布街市,商贾去集,朝庭曾在此设金沙巡检。

    据当代学者的查考,历史上南迁的珠玑移民现今共有141姓分布在珠江三角洲的29个市县,并有数以千万的人移居国外。他们为珠江三角洲和居住国的开发和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近几年,随着大批珠玑巷后裔回来寻根问根,珠玑巷已成为我市观光旅游的新热点。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九州大学公众号,了解更多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相关推荐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