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平关帝庙坐北朝南,在建筑布局上沿袭“前朝后寝”之制,主体建筑依轴线顺次布列,余则对立两侧,庙前为“灵钟盐海”、“秀毓条山”木坊两座,钟鼓楼相对两旁,石雕牌坊位于钟鼓楼之中央,正面雕“关王故里”,为明嘉靖三年立。通过牌坊为山门、午门和献殿,三座建筑均面宽三间,进深四椽,悬山顶。献殿前后檐敞朗,梁枋简洁,皆饰彩绘,据题记为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重建。
祖塔在山门与午门之间,八角七层砖建,实心塔,无基座,七重叠涩出檐。塔身嵌铭五块,记载了金大定丁酉建塔及明嘉靖、清嘉庆年间重修情况。
献殿之后为崇宁殿,面宽五间,进深四间,重檐歇山顶。殿内木雕神龛内关羽端坐,四位侍者神情恭谦。过垂花门进入一组四合院建筑,正面为娘娘殿,面宽进深各五间,平面近方形,前檐插廊,重檐歇山顶。殿内关夫人、侍女像为清塑中之佳品。圣祖殿位于庙内最后高大的台基上,乾隆二十八年重建。面宽三间,进深四椽,悬山顶。殿内佛坛上塑关公始祖、三代祖父及夫人像,为国内武庙中之仅见。
常平关帝庙内现有碑刻22通,其中金代1通,明代7通,清代13通,民国1通。有些碑刻记述了流传的关羽故事,是我们研究三国历史的珍贵资料。
2006年5月,常平关帝庙作为清代的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常平关帝家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扫描二维码关注九州大学公众号,了解更多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