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灯舞
来自: 13911813789
2017-03-31
1718

  狮灯舞是中国民间流行最普遍、人们最喜爱的民间灯舞,它涵盖舞蹈、音乐、民间文学、生活习俗等多方面内容,是一个综合性的文化载体,历史传承、艺术借鉴价值极高。同全国各地一样,狮灯舞也是常德人民过年过节和重大庆典活动的主要节目。《常德民俗志》“狮子有文狮和武狮两种,文狮由公母二狮组成,舞蹈动作有抖毛、舔足、抚弄、抢宝、滚球,表演时有锣鼓伴奏。武狮以表演功夫为主,节目有踩桌、跳角、上台,还有人狮搏斗。表演者上台时,先将方桌架成高台,最高者由九张方桌叠成,然后一层一层地向上穿,至最高层表演各种动作。每年入冬,便开始训练,约两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各种动作,正月初开始表演,至十五结束。” 

  常德狮子的玩法大致可分为文、武两个类型。一般在春节期间串乡走户,在堂屋或院落里表演,这种常见狮灯一般称为文狮。狮子来到门口,主人放鞭炮迎接,打击乐先进门,玩狮人顶上狮皮后,打击乐变换点子开始舞动。狮子按程序玩“走四门”、“坐中堂”,然后“扫堂”击屋出门上第二家。有的主人爱热闹,给狮子“摆阵式”:玩长板凳,大桌子,草把把等。有的主人在门口垒上两条长板凳,狮子必须跳进屋而又不绊倒。如遇新婚家要玩“麒麟送子”,玩到新人床上,并给新床和新人挂红。遇到新屋,狮子还要爬到屋梁上去挂红。这种狮灯还有许多的讲究:去一个村落表演,首先要弄清这个村落的方位和水流方向,必须先从最下游的人家表演起;开始表演时,头朝房右,尾朝房左,进门后狮头按照堂屋的下左角、上左角、上右角、下右角、中堂的顺序表演,最后,面向上右、尾朝下左“扫堂”出门;狮灯在首演之前,须烧香叩头秉告上苍,结束舞狮存放前,也要焚香敬神祈祷,作“杀狮”状。 

  武狮以表演功夫为主,更多的时候是“打地场”,即在某种重要或特约的喜庆祝日子里,在固定场地里,由一堂或几堂狮队,几十个人联合表演。这种表演,丰富精彩,但难度很大,如踩桌、跳四角、爬高杆、爬高梯、过高桥、玩梅花桩等。特别是将大方桌正反垒上十张左右,由两个人顶着狮皮,一张张的玩上去,又一张张的玩下来,难度和风险可想而知。“打地场”还有各种“斗狮”、“戏狮”的表演,如刀、枪等武术器械与狮子的“搏斗”,徒手拳术的对搏等。甚至丢掉狮皮,进行专门的武术表演,如耍刀弄剑、舞枪抡棍,集体拳脚,单个特技等等不一而足。 

  其实,武狮子和文狮很难分开的,如安乡的保留节目就是文武混在一起的:“七层叠”、“藤缠树”、“牛恋凼”、“观音生莲”、“黄龙出洞”、“金狮戏水”、“金盆洗澡”、“狮子捧球”、“狮子吐须”、“麒麟送子”、“聚宝盆”、“天下太平”等。还有“抓痒”、“恋凼”、“喘气”、“扒沙”、“晒鳞”等表现狮子平常生活形态的动作。 

  玩狮是没有鼓点子的打击乐,只要大锣、苏锣和头、二两钹,大锣掌握乐牌。乐牌子不多,行路较远一点时用“大淌子”串以“野鸡卜”,真正玩狮时用的就两个牌子。在未顶上狮皮和舞完结束时用牌一,顶上狮皮开始舞动时用用牌二。节奏随着表演的狮子变化而变化,层次鲜明,紧张热烈,激昂明快,恰如其分地烘托出雄师豪舞、英姿勃发的气势与神韵。

   要创建立一堂狮灯,首先要制作狮子灯,而狮灯关键是狮子头的制作。用竹篾扎成骨架,用布缝包好后再缝上羊皮,卢花鸡公套皮做狮鼻,电筒前罩做狮眼,白麻衬以红布当胡须。玩狮队一般由十人左右,其中四个人舞狮(轮换),四个伴乐(两钹,苏锣,大锣),一人挨接洽收红包,还有背长枪短刀等道具的。狮灯训练,一般在冬天农闲时节请师傅进行。既学习舞狮艺术,又学习武术和拳术,如踢脚下腰、翻筋斗、飞桌子等跳跃腾挪功夫,还有集体拳术,单人拳脚以及耙头枪棍、大刀长矛、连嘎棒(三节棒)、流星坨、耍水碗、爬高杆等花样都要学一点。

   有关狮子舞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书·礼乐志》,其中提到“象人”,照三国时孟康的解释,“象人”就是扮演鱼、虾、狮子的艺人。由此可见,最迟三国时已有狮等舞了。南北朝时民间也流行狮灯舞。到了唐朝,狮灯舞已发展为上百人集体表演的大型舞蹈,还作为燕乐舞蹈在宫廷表演,称为“太平乐”,“五方狮子舞”。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就有诗云:“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贴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唐代狮子舞还流传到日本。唐代以后,狮子舞在民间广为流传。宋代的《东京梦录》记载说,有的佛寺在节日开狮子会,僧人坐在狮子上做法事、讲经以招徕游人。明人张岱在《陶阉梦忆》中,介绍了浙江灯节时,大街小巷,锣鼓声声,处处有人围簇观看狮子舞的盛况。

   狮子体型威武,被誉为百兽之王,而中国一般不受狮患所害,因此民间对狮子倍感亲切,把它当成威勇与吉祥的象征,不满足于立门墩、屋檐、石栏、印章、年画上静止的狮子艺术形象,要让狮子活起来,于是他们便创造了模拟狮子行为的舞蹈,再加以改进和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的一门独特艺术,并希望用狮子威猛的形象驱魔赶邪。   民间舞狮活动虽然由来已久,但这门艺术起源却是众说纷纭。 

  汉代起源说:相传汉章帝时,西域大月氏国向汉朝进贡了一头金毛雄狮,使者扬言朝野,若能驯服此狮,便继续进贡,否则断交。使者走后,汉章帝先后选了三人驯狮,均未成功。后来金毛雄狮狂性发作,被宫人乱棒打死,宫人为逃避章帝降罪,于是将狮皮剥下,由宫人兄弟俩装扮成金毛狮子,一人逗引起舞,此举不但骗过了大月氏使臣,而且连章帝也信以为真。此事传出汉宫,百姓认为舞狮子是为国争光、吉祥的象征。于是仿造狮子,表演狮子舞。舞狮从此流行。

   北魏起源说:舞狮作为表演艺术,成形于北魏时代,当时北部匈奴侵扰作乱。他们用金丝麻缝成狮身,派善舞者到魏进贡,意图舞狮时行刺魏帝,幸被忠臣识破,使他们知难而退。后因魏帝喜爱舞狮,命令仿制舞玩,得以流传后世。杨炫之《洛阳伽蓝记》记述当时洛阳长秋寺佛像出行时,有“辟邪狮子,引导其前”的话。 

  唐代起源说:故事说当唐明皇梦游月殿时,一只五彩缤纷、阔口大鼻的独角兽在阶前滚球,姿态威武。唐明皇醒后要重睹这一现象,他要近臣照他梦境中的瑞兽模仿出来,同时由乐部配以雄壮的锣鼓编舞娱宾。自此之后,舞狮便流入民间。

狮灯舞狮灯舞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九州大学公众号,了解更多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相关推荐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