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很古以前,黄河北岸是一片平展展的冲积平原,但这块美丽的平原因黄河水的涨落时而受水旱灾的成胁。为了旱涝保收,人们计划着要开一条引水渠。在沙坡头下住着一位手艺高超的石匠,人称石匠大伯。他了解到人们开渠引水的心愿后,便背上工具,领着独生儿子上到沙坡头,带领百姓先后选了几个渠口,开了一务能灌10万亩土地的引水渠,但因河水起落,流进渠里的水位老是不稳,水大时冲了渠堤,水小时又因水量不足造成旱灾,被人们称为“干”渠。
为了找到理想的引水渠口,石匠大伯又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不停奔波着。就这样,折腾了9年又9个月,石匠大伯终因积劳成疾,带着深深的遗憾离开了人世。小石匠继承父亲的遗愿,决心要在黄河北岸找出一条理想的渠口来。
有一天,火盆似的骄阳烤得大地发烫,小石匠为选渠口已经走了3天3夜,他实在累极了,便一头扎在河滩上睡着了。熟睡中,他梦见一位美丽的仙女从沙坡头大槐树下的黄河浪涛里走了出来,挽着高高的发髻,身着锦衣,骑着一匹高头白马来到他的面前,说:“年轻人啊,你为了造福人们,勇于牺牲自己,令人可敬,请跟我来吧。”说罢,扬鞭策马,拖着长长的一条锦带,顺着黄河北岸飞奔而过,顿时,锦带拖过的地方留下一道长长的白印。
小石匠醒来,仙女不见了,白印留在河滩上,崖上出现了几个大字:“渠口从印而过,河水长流不断。”于是,他带着乡亲们顺着白印筑堤开渠。克服了种种困难,整整365天,一条10里长的石堤终于筑成,从此不论黄河水涨水落,渠里的水总是源远流长。后来人们为了纪念那位年轻的石匠,把这条10里长堤叫“为农堤”,也叫“白马拉缰”。
扫描二维码关注九州大学公众号,了解更多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