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真寺位于西安市鼓楼西北隅,是一座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的中国殿式古建筑群,是伊斯兰文化和中国文化相融合的结晶。该寺院始建于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历经宋,元,明,清各代的维修保护,成为目前的格局。该寺属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又晋升为全国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7年5月荣获西安市旅游十大景观之一。
全寺总面积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6000平方米,寺院内有建于17世纪初高达9米的木结构大牌坊,牌坊琉璃瓦顶,异角飞檐,精缕细雕;东西走向成正方形,共分四进院:第一进院最东边影壁正面镶有三方菱形菊莲图案,檐下砖雕斗拱,宏伟壮观,古建木牌坊竖立中央,异角飞檐,牌坊顶部琉璃覆盖,蔚为壮观,该牌坊建于17世纪,南北两侧各有厢厦三间,内部陈设明清两代古式家具。经过五间楼进入二进院,中央竖立石牌坊一座,三门四柱,中楣匾镌刻“天监在兹”,两翼各为“虔诚省礼”和“钦翼照事”。往西十米南北各竖砖雕镶嵌“冲天雕龙”碑一座,往西是“敕赐礼拜寺”的“敕赐殿”。殿内有石碑七通,碑文有阿拉伯文波斯文和汉文。第二进院还有宋代大书法家米芾和明代大书法家董其昌的书法真迹,其笔力飘逸,走笔遒劲,字型韵称,堪称我国书法的杰作。第四进院内有面积约1300平方米的殿堂,可容纳千余人做礼拜,殿内有井画400余幅,书以阿拉伯文图案,构图各具千秋。
清真大寺的建筑形式、基调一派中国民族风格,然而,寺院内的一切布置又严格按照伊斯兰教制度,殿内的雕刻藻饰、蔓草花纹装饰都由阿拉伯文套雕组成,中国传统建筑和伊斯兰建筑艺术风格如此巧夺天工的结合,令人观止,因而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伊斯兰文物之一。
现存大清真寺属于明清建筑风格,主体建筑有前后大殿、省心楼、凤凰亭等,寺内珍藏有清代手抄本《古兰经》和描绘伊斯兰教圣地麦加的《麦加图》一幅,以及阿拉伯文与中文的碑刻二十余。
扫描二维码关注九州大学公众号,了解更多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