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格王国遗址
来自: Cyril
2016-01-07
695
古格王国遗址  “古格王国遗址”是西藏阿里地区扎达县境内惟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距县城约18公里。它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古格王国是9世纪吐蕃王朝0后地方政权势力中较大的一支。据记载:9世纪中叶,吐蕃王朝末代赞普(藏王)朗达玛死后,王室内部展开了争夺王位的斗争,战乱四起。朗达玛后裔中的一支吉德尼玛衮在斗争中失败,逃避到阿里地区,建立了一个小王朝。后来吉德尼玛衮将阿里一分为三,分封给他的3个儿子,古格王国即是其第三子德祖贡的封国。这个政权延续了700多年才在战争中覆灭。据《西藏臣记》记载,古格王国世系了16个国王,扎达县境内的古宫城堡是从10世纪到16世纪不断扩建起来的。

  现存遗址的山脚处有300余间成排的窟洞和简陋的房屋遗迹,是当时奴隶与百姓们的住所。山腰上建有高大的庙宇和密集的僧房。其中保存较好的有红庙和白庙。其内均有雕塑和色彩艳丽的彩画、壁画。壁画内容除宗教故事、社会生活之外,还有吐蕃历代赞普和古格王国国王世系画像。壁画内容丰富,具有较高的技艺水平。山顶的绝壁上是王宫。包括聚会议事的大殿、进行佛事活动的经堂、坛城、神殿和王室成员居住的冬宫、夏宫等。

  从山下到山顶的王宫,只有一条人工开凿的暗道可以通达。遗址中还有大量的防御性建筑,如山脚处的城墙,山腰上重叠设置的障墙、碉堡,以及绝壁内四通八达、线路复杂的隧道等。另外,山的西侧还设有盘旋的取水道,由山顶直通山下的水源。遗址内及其附近可以看到许多残破不全的甲衣、盾牌和散乱的箭杆,还有到处堆积的卵石,都是当年战乱留下来的遗物。在距遗址不远的一个山洞里还堆积着许多无头干尸,估计是覆灭时被敌杀害的古格将士的尸体。

  古格王国在西藏的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当时,一方面古代印度的佛教从这里传入西藏腹心地区;另一方面这里有古代的商路经过,是西藏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埠之一;另外,在吐蕃王朝灭亡以后,西藏进入400年0的局面中,古格王国一直是势力较为强大的王朝。

  神秘的古格王朝300年前一夜之间在历史上消失,留给我们的只有那记录了古格灿烂辉煌的文化艺术成就的遗址。

  就在15年前,古格对于许多人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但自从1985年西藏自治区文管会组织的考察队在此展开了一系列收获巨大的考古工作以后,这个消亡了350年的王国突然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旅行者。

  近十数年间古格遗址周围不断发掘出的雕刻、造像及壁画等揭开了古格王朝的神秘面纱。

  古格雕塑多为金银佛教造像,其中成就最高的是被称为古格银眼的雕像。而遗存数量最多、最为完整的是它的壁画。古格壁画气势宏大,风格独特,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所绘人物性格突出,用笔洗练,丰满动感的女性人物尤具代表性。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及受多种外来文化的影响,古格的艺术风格带有明显的克什米尔及犍陀罗艺术特点。

  古格盛产黄金白银,在托林寺、札不让、皮央东嘎都发现过一种用金银汁书写的经书,而且出土的数量极大。这种经书以文书写在一种略呈青蓝色的黑色纸面上,一排用金汁、一排用银汁书写,奢华程度无以复加。 最早对这座古城遗址进行考察的是英国人麦克活斯·扬。1912年,他从印度沿象泉河溯水而上,来到这里进行考察。此后便有探险家、旅行者、摄影家和艺术家们源源不断地来探奇访幽。但真正的科学考察是从1985年西藏自治区文管会组织的考察队开始的。以他们实地测量,遗址总面积约为72万平方米,调查登记房屋遗迹445间,窑洞879孔,碉堡58座,暗道4条,各类佛塔28座,洞葬1处;发现武器库1座,石锅库1座,大小粮仓11座,供佛洞窑4座,壁葬1处,木棺土葬1处。

  古格王国遗址是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地之一。现在的遗址从山麓到山顶高300多米,到处都是和泥土颜色一样的建筑群和洞窑,几间寺庙除外,全部房舍已塌顶,只剩下一道道土墙。遗址的外围建有城墙,四角设有碉楼。整个遗址建在一小土山上,建筑分上、中、下三层,依次为王宫、寺庙和民居。红庙、白庙及轮回庙中的雕刻造像及壁画不乏精品。围绕古格都城周围的重要遗址还有东嘎、达巴、皮央、香孜等,都有大量文物遗存。

  古格王国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格王国遗址古格王国遗址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九州大学公众号,了解更多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相关推荐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