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家大院始建于清道光六年(1852年),距今已有160年历史,属清代古民居布局,呈四合院布局,总占地面积8000多平方米的大院。院内斑驳的青石板路,玉栏朱楯,亭台楼阁,石刻浮雕,雕梁画栋,精工细凿,清新的川南民居风格,依然散发着历史魅力。无论过厅、堂屋、厢房、后院、花园,我们都可以从房顶、房角上看见当年象征富贵荣华、福禄寿喜、吉祥如意的反翘屋角,鱼鳌作脊,显其灵秀、气势磅礴,而从门楣、梁柱上可谓画栋连云,瑞草、灵兽、人物、花卉不仅展示了川南民居建筑的传统文化,而且表现了建筑艺术格调高雅与凝重。
陶家大院出左朝门,便可去流杯池。1916年,护国战争棉花坡战役胜利后,朱德驻防纳溪。戎马之余,邀集当地文人雅士,在流杯池前吟诗唱和,抒怀报国壮志,赋成佳句:“《战纳溪》滇南壮士集云溪,听铁马声中,三渠洪水开天地;冀北胸襟环纳带,看朱坪阵上,万里风烟动古今。”小溪从谷中流出,水流九折,没入石缝,可围坐流杯饮酒。
从1916年2月14日至3月6日,英勇顽强的护国军战士在朱德将军的指挥下,与来势汹汹的北洋军激战了20多天,牢牢地扼守着棉花坡一线,牢牢地控制这纳溪的东翼屏障。在“讨袁护国”战争中,时任护国军第一军支队长的朱德曾将作战指挥部设在陶家大院,坐镇指挥棉花坡战役,以一敌十力克北洋军,成为护国战争中以少胜多的典范战例。陶家大院曾是当年护国战争棉花坡战役朱德指挥的作战指挥部。
大院建设三个展馆馆,包括护国战争纪念馆,集中展现蔡锷将军、朱德元帅在棉花坡战斗的传奇历史;川南民俗文化存列馆,涵盖纳溪区民俗文化和非遗项目;人文馆,反映纳溪区优秀历史人物和传统风土人情。
护国公园和陶家大院将为深入挖掘纳溪厚重文化和秀美风光注入强劲动力,两景点将成为纳溪旅游的双璧,也是纳溪一个规模的青少年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纳溪区深入挖掘以棉花坡战役指挥部、战壕遗址及护国岩为代表的文化品牌,建立以护国战争为主线、朱德事迹为重点、抗战小学为基地、川南游击队为补充的文化陈列馆,加快推进文化与天仙硐景区的有机融合。建立以棉花坡陶家大院为主要阵地,棉花坡战役战壕和大州驿“护国岩”题刻为补充的“护国讨袁战争纪念馆”,加强与其他文化景点的相互呼应,竭力丰富景区文化底蕴。
浓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简约而秀雅的自然风光,让纳溪在川南独具魅力。
蔡锷 (1882~1916) 蔡锷,(1882-1916)云南军政府都督,讨袁护-第一军总司令,上将军。 湖南邵阳县(今邵阳市大祥区)人,字松坡,1882年12月18日出生于邵阳县亲睦乡一贫寒的农家。5岁随父母迁居武冈县山门。6岁入私塾。10岁读完“四书”、“五经”,能写流畅的文章,被誉为“神童”。13岁参与史学、词章院试,以优异成绩考中秀才。15岁考入湖南时务学堂。所作课卷曾在《湘报》发表,很受教席梁启超...... 详细+
朱德 (1886~1976) 1886年12月1日生,字玉阶。四川仪陇人。1909年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1913年后在滇军任营长、副团长、团长、旅长。曾参加护国、0战争。1922年赴德国留学,同年加入中国0。1925年到苏联学习军事,次年回国。1927年在南昌创办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官教育团,参加领导八一南昌起义,任起义军第九军副军长。1928年参与领导湘南起义,建立工农民主政权,同年4...... 详细+
护国战争纪念馆扫描二维码关注九州大学公众号,了解更多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