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庄园座西北朝东南,按中国古建筑传统方式布局,分主体建筑与附属建筑。主体建筑为主人会客、寝居的主要场所。按中轴线依次由正门进入至前庭、天井、中厅(厅堂)到后院天井卧室。两侧对称为配房,完全按中国古建筑"登堂入室"的方式布局。附属建筑是为了完善主体建筑的功能而设的。 在庄园主体建筑右侧,建有由花园和0组成的占地293.4平方米专门为主人提供休憩与接待客人的场所。在庄园正门右侧建有一卒高为四层的炮楼,其第二层至顶层均有嘹望孔与枪眼,以增强庄园的自卫能力。 庄园建筑考究,采用清式营造技术,按尊卑、长幼建造设计房间。
炮楼为四角攒顶瓦,其它均为小青瓦硬山顶,中厅(厅堂)为小式大木构架,余为抬梁式小木构架。整座建筑雕梁画栋,有砖雕、石雕、木雕,在建筑物柱基、抱鼓,门槛、檐枋、雀替、楼板枋、挑头等部隹雕刻有大量图案。挑头采取线刻、浮雕手法雕刻有"十八学士登瀛洲", 檐枋、楼板楼采用透雕、线刻手法雕刻有"三官寿星图"、"三岔口故事"、"刘海砍樵"、"梁祝故事" 、"赴京赶考图"、"福禄寿图"等,其他部位雕刻有龙凤、麒麟、动植物、八宝、太极图等图案。雕刻纹饰有云纹、龙纹、汉文、缠枝纹、雷纹等。比较集中地运用了清代传统的雕刻手法与技艺,是研究清末建筑雕刻技艺难得的实物资料。
扫描二维码关注九州大学公众号,了解更多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