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背村坐落在石上镇的西北方向,距石上镇约有9.5公里。早在公元949年,从山西、河南一带为避战乱迁来的了七八户刘姓人,在这里居住了六七十年后,他们认为这里山高路不便,生产发展不起来,又迁往别处了。但到了公元1107年左右,辽、金两国争战,因此,又有从山东逃往宁都琳池定居的曾姓人,因始居琳池的曾姓人繁衍较快,后就分了30多户曾姓人迁到东山坝的小源村,其中有一名叫曾霸公的又从小源来到江背。在他眼中,江背这里山好、水好、土地好,活像一个小盆地,风水也不错,所以就从小源村带着他的家人、兄弟等,先后有十八九户人家迁徙在此定居开发,直至现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经过世代的繁衍生息,曾姓族氏已在江背开基有四十多世祖,现拥有270余户,1400多人口。
江背从明清时期就建造了20多栋大屋和十一个祠堂;村口还建有一座石拱桥,桥面上加建了一个凉亭,名为“进士亭”;在这石拱桥旁还建了一个“白石仙庵”和一个有六层屋高的水口阁,并且村口建有一座“汉帝庙”等建筑。
这些大屋、祠堂、水阁、寺庙等建筑,风格别致、工艺高超,刻有不少木雕、砖雕、壁画等珍贵图案。据说当年那些富家门第、有财之翁常怀感恩之心,好做善事,更能救困济贫,使得整个村里历来就有困难相帮、和谐平安之习俗,故村口建的“水口阁”,又名为“慈恩阁”。此阁早已被县、市文物单位列入了重点古建筑保护。
另外,村里人为感念先人的功德,在村子周边还种上了17棵樟树,以表示村里出了17户大富翁,同时也美化了村庄的环境。如今你一进村就可看见那已有三百多年历史的参天古樟树,依然是那么青翠茂盛。由于这个村的自然环境优美,人们才说此处风水好。村里还流传有四句顺口溜来概括江背景观:“三面青山一江流,龙腾虎跃霸水口。水阁压在虎身上,万年富村青山楼。”
江背村,在历经千年之久的历史长河里,还有过许多美好的传说,如“牛贩子与白石仙”、“长工赖子与出酒井”、“七个后生寻红军”等等,都的脍炙人口的佳话。
江背村人尤其尊崇汉帝王,自村里建起了汉帝庙后,特别制作了一种灯饰,叫做“扛灯”,用来在节日里拜谒汉王时,进行游灯活动。这种灯有四层,高达1.8米左右,围宽1.3米;它的外观全都是用各种精美的花样剪纸裱糊的,有古代的才子佳人、神话故事人物、名花贵树、百鸟动物等图案,把这“扛灯”装扮得花红柳绿,美轮美奂。这“扛灯”内设有二十多只油碗,当每年正月元宵节时,“扛灯”游村就把所有油碗灯点亮,凭借火的热能,推动灯饰上的各种图像自行转动,整个“扛灯”则会呈现出一幅幅动画般的美丽画面。同时,在游灯活动中,还有不少的菩萨轿及鼓乐队,排成阵阵长龙,徐徐跟进。游灯时,村里还会点放神铳,家家户户燃放鞭炮,以示庆贺。晚上村里还请戏班唱戏,整个村里热闹非凡,节日气氛十分浓郁,更彰显出客家民俗的无穷魅力。(彭月生)信息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彭月生
扫描二维码关注九州大学公众号,了解更多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