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概况
韬奋祖居坐落于信江之滨,隶属余江县潢溪镇渡口村委会沙塘村小组,全村550余人,兴建于1965年的中潢圩堤使村内600亩农田年年丰收、物产丰富,成为鄱阳湖原粮生产基地之一。沙塘村地理位置突出,东临鹰潭,北靠信江,206国道从村西而过,水陆通畅,四通八达。村后沿信江河岸有一片面积约5亩的原生态樟树林,环境秀美,河对岸乃千年古镇锦江,晴日远眺,风光无限,村中央一棵历经沧桑的千年古樟像无言的老者,守护着世世代代在此居住生活的邹家人。
沙塘村始建于明末清初,秀才邹士满从丰城南槎村出发考察陆九渊的象山书院、朱熹的信江书院时,在石港铺偶遇风雨,船停靠岸边后,邹士满登山举目向信江与白塔河三面相抱的平原望去,只见对岸景色绿盈盈,香习习,透着秀气,甚为欢喜。走近一看,平原上五棵樟树成“五爪金龙”之势,方竹、紫竹、金竹、斑竹围绕四周的一口四亩水塘塘底黄沙金光四射,塘中央清泉甘甜清爽。经仔细考察后,邹士满举家搬迁于此奇塘灵地,定下辈份顺序:“满、玉、隆、有,文、泗、律、宇,国、恩、家、庆,人、寿、年、丰。”从此邹氏家族,人杰地灵,英才辈出,成为远近闻名的“才子之村”。第八代孙邹舒宇(邹韬奋的祖父)曾任福建延平府知府,第十代孙邹韬奋(原名邹恩润)抗日御侮、多方救国,荣膺新中国“双百”人物,第十一代孙-曾担任0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
解放前,沙塘人以务农为主,村内皆是土房,自然灾害较多,十涝九旱,田地贫瘠,村民贫苦不堪,难以生存。解放后,沙塘人跟着0走,齐心协力兴修水利,将农田按3亩标准规划成行,实现旱涝保收,村民衣食无忧。上世纪八十年代,沙塘村顺应国家农业政策的变革大搞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到户使村民人人受益,生活日渐改善。改革开放后,在市场经济大潮的推动下,沙塘村百余村民走出家门,或工或商遍布全国,至新世纪村民人均收入已达8500余元。近年来,日渐富裕的沙塘村在新农村建设中改水改厕、建房修路、美化环境,村庄面貌焕然一新。2013年8月,由0余江县委宣传部牵头重建的韬奋祖居全面竣工,成为传承优秀文化、弘扬韬奋精神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二、展陈内容建设情况
韬奋祖居共二层,一层展陈内容设韬奋事迹展览、邹氏宗谱、韬奋先辈生产生活用品实物陈列厅;二层展陈内容韬奋书屋、村史厅、村民文化活动室等。宣传部组织人员收集和撰写展陈内容,在充分挖掘历史资料和文物,广泛调查考证的情况下,最后经过领导和有关专家严格审定。展陈介绍韬奋事迹,主要包括韬奋生平简介,韬奋创办的生活周刊,韬奋的主要著译,韬奋主编的报刊,并收集到国家领导人对韬奋题词纪念,弘扬韬奋精神图展,邹氏宗谱,沙塘村组织机构等,大部分采用展板的形式,言简意赅,通俗易懂。
三、邹韬奋的简介
邹韬奋(1895.11-1944.7),原名邹恩润,字荫书,江西省余江县潢溪镇沙塘村人,中-员,中国近代杰出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生活》周刊的主编,三联书店的主要创始人,新闻出版界的先驱,是继鲁迅之后的文化旗手、“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百位英雄模范人物”。邹韬奋先生是余江人民的优秀儿女,一生为抗日救国而四处奔走,为民族解放、民主政治和进步文化事业奋斗不息。他坚决反对“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主编的《生活》周刊以团结抗日御侮为根本目标,成为国内媒体抗日救国的一面旗帜。他先后四次-、一次被捕入狱,仍不折不挠,愈斗愈坚强,自觉摆脱资产阶级的影响,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1936年11月22日,他因积极宣传抗日,与沈钧儒等7人被-当局逮捕,成为著名的救国会七君子之一。1944年7月24日,他因耳癌治疗无效逝世。闻讯后的毛泽东欣然为其题词:“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的地方。”多年来,-、-、宋庆龄、-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题词颂扬韬奋精神。
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做法
“韬奋祖居”的建成,意义非凡。它既是我县弘扬韬奋精神的又一教育基地,又为我县增添了一处红色旅游资源。它把县城韬奋塑像、韬奋书店、韬奋研究所、韬奋学校、韬奋大桥、韬奋书屋等纪念实体与老县城锦江镇“韬奋故居”连在一起,形成了我县特有的红色旅游线路。这也是余江县通过打造文化加旅游、文化加产业、文化加基地的运作模式,不断做大做强余江韬奋故乡文化品牌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韬奋祖居”建成后,经多方协调,已落实专项经费,用于专人负责管理、讲解,并将向社会免费开放,使其成为全国省市主流新闻媒体宣传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场所,北京三联书店,上海邹韬奋纪念馆,韬奋基金会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重要基地,我县广大青少年及在校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的重要平台,让弘扬韬奋精神世代传承,永发光芒。
扫描二维码关注九州大学公众号,了解更多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