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陀山临江悬崖峭壁上,东晋永和三年(347),书法家王羲之摩崖刻石“振衣濯足”四字,“羲之署名,至今清晰可辨。明代天启年间和州州守池显京摩崖刻“天门”二字,笔法遒劲。明代万历三十六年(1608)及清朝道光年间所书“洪水至此”的石刻七处,已成为珍贵的水文研究史料。山前有怒吴阁、龙王宫、玉皇阁,山后有普光庵、石庵、补水亭,山尾有碧霞宫等建筑物,屡遭兵燹,均无存。唐诗人李白《天门山铭》云:“梁山博望,关 楚滨。夹据洪流,实为吴津。两山错落,如鲸张鳞。惟海有若,惟川有神。牛渚怪物,目围车轮。光射岛屿,气凌星辰。卷沙扬涛,溺马杀人。国泰呈瑞,时讹返珍。开则九江纳锡,闭则五岳飞尘。天险之地,匪德无亲。”因其地势险要,历代是兵家必争之地。春秋时期的“吴楚长岸之战”就发生在这里。六朝建都金陵,在西梁山屯兵据守,称为梁山戍。唐武德年间,杜伏威副将辅公祏由梁山至博望用铁索连接锁断江道,并筑却月城延袤十余里。清咸丰三年(1853),太平军占据西梁山。后清末设游击署于此,驻梁山营,筑有炮台以资防守。
扫描二维码关注九州大学公众号,了解更多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