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武堰遗址
来自: Edward
2016-01-11
771
梁武堰遗址  在长泾实验小学内,一条澄清的小河静静地穿过校园,河上筑有一坝,名曰"梁武堰"。

  据《泾里志》记载,长泾集镇东南的四房桥,西侧有一条南北走向的河道,称为"西泾河"。古时西泾河两岸地势高亢,十年九旱,耕民虽辛勤劳作,但因无法取水浇灌,干旱年份常常颗粒无收。

  根据民间传说,在南朝梁代,西泾河两岸百姓的疾苦引起了朝廷的注意,梁武帝萧衍钦派在江阴顾山读书的昭明太子亲赴东舜(长泾镇古名)实地考察。昭明太子来到乡间地头,和当地农民共同研究御旱之术、引水之法。在昭明太子的指挥下,当地农民因势利导,根据西泾河地势高低不同的情况,分段筑堰,分层蓄水,绵长的西泾河上,分别垒筑18座坝。为了抢时间赶在农事之前完成工程,农民们日夜奋战,运土夯坝。夏季的暴雨来得猛烈,上游的堤坝被雨水冲垮,形成了不小的决口,情急之下,一农夫赶着水牛冲向大坝堵住了决口,这坝后人称作"牛腰坝",位于现在长泾镇人民路西端。

  梁武堰处在西泾河的最高区域,根据《泾里志》记载,"该堰坝为东西走向",长16米,高6米,拦截西泾河水,上游四水汇集于龙集嘴,下游通向凤凰浜、东清河。堰堤水位落差4米。堰堤东有下船坊,呈葫芦形,池底有青石板。"明嘉靖《江阴县志》称,"梁武堰在七里村,梁武帝时所筑,长广丈余,居民不敢以畚锸犯之。"上个世纪70年代,当地农民罱河泥时,常有青石板被挖出,干旱时,还可以看见梁武堰石脚的残迹。

  梁武堰水利工程的建成,极大地改善了东舜地区的水利灌溉。当雨水丰沛时,西泾河地区的坝区就形成了18座小水库,当雨水稀少时,农民用水车层层向上游坝区驳水以增加蓄水量,堰区从此告别了干旱,庄稼连年丰收。堰成乃人气渐盛,东舜亦名声大增,附近筑陈家花园,建厅堂楼榭,村落绵延及数华里。

  作为古代水利枢纽工程的梁武堰,其遗址是目前无锡地区唯一保存下来的一个。保护、开发和利用历史人文资源,乃今人之本分。1985年10月,江阴县人民政府将梁武堰遗址列为文物保护单位予以保护,1986年8月,长泾乡人民政府和长南村村民委员会共同树立"梁武堰遗址"石碑,2003年10月,长泾中心小学(实验小学)新建"梁武堰遗址"碑廊,诠释了梁武堰的概况以及它所蕴含的历史内涵。2007年,长泾镇人民政府在遗址旁的龙集嘴架桥一座,取名 "梁武桥"。

  梁武堰与古今无数个雄伟的水利工程相比,可以说是微不足道,而其间为民造福的精髓却是一脉相承的。长泾的历史与文化,先贤的聪慧与勤劳,将昭示后世子孙发奋开拓,勇往直前。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九州大学公众号,了解更多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相关推荐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