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山建筑遗址是一处南朝祭坛遗址,包括一号坛、二号坛及附属建筑遗存,南北长300多米,占地两万多平方米。
该遗址1999年被考古人员发现,被认为是刘宋孝武帝大明三年(459年)所建的国家北郊坛遗存。2000年,南京市文物研究所在中山陵园管理局的配合下,对六朝时代大型祭坛中的2号祭坛进行考古发掘。在发掘过程中,发现一处祭坛附属建筑遗存。2号坛位于1号坛的北面,地处钟山主峰南坡一突出于主山体的山嘴尖部,其东、西两侧为峡谷所环抱,谷水汇聚于山前形成小湖。两坛相距约10米,2号坛高出1号坛23.18米,两处祭坛均作南北走向,平面为方形。新发现的附属建筑区位于1号坛南面山坡上,顺坡而建。三组建筑遗存南北排列长达300多米,占地约2万平方米,规模庞大,气势恢宏,结构复杂。
南京钟山六朝时代郊坛礼仪建筑遗存的发现,对研究我国早期郊坛礼仪制度有重要作用,为研究六朝时期礼仪文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也为研究六朝至隋唐时代的地坛制度的演变提供了条件。坛址中发现的不同空间的建筑和各类文物对探索六朝礼仪建筑思想和建筑风格、郊祀仪式等也具有重要意义。但有学者对该遗址的性质提出异议,认为其并非祭坛,而是南朝初年建立的定林上寺的“戒坛式土塔”。
2006年钟山建筑遗址作为南北朝时期的古遗址,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钟山建筑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扫描二维码关注九州大学公众号,了解更多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