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佛寺造像群是明代或明代以前的,虽在数量上不能和云冈石窟相比,但在朔州地区却是惟一的、时间延续最久、内容最丰富的一处造像。这一发现,填补了朔州地区摩崖造像群空白的历史,同时也为研究晋北地区石造像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北魏孝武帝永熙元年(532)山上曾建千佛寺,寺庙旁侧凿有大型壁龛3处,内有石雕造像总计1100余尊,营造年代自北魏永熙元年(532)始至唐开元(618)时期,长达200余年。民国盂县知事王昌所著《金石志》对此有所记载。现仅存壁龛一处,平面为长方形,无后室,举高米,阔宽8米,面积达40平方米,以营造塔状佛龛为主,故又称"塔窟"。其左面造像共21层。其中,上5层,每层均列16尊;正中央镌着象征皇帝的主佛像一尊,其两侧并列3层,每层均列车尊;并在其间镌刻有9厘米大小的确良 "永熙元年造"、"兴和三年造成"的文字。其右面共造像22层。其中,1至2层每层均列像22尊,3至5层每层列像25尊;6至8层每层均列像23尊;9至12层每层均列像21尊;正中雕大像1尊,并列两侧的左竖排8层,每层列像12尊,右竖排2层,每层列像60尊,其间镌有4厘米大小的字,注明上述造像系"东魏兴和三年"造。
此处造成像总计900余尊,大者尺余,小者寸许,姿势各异,线条优美,衣饰富丽,布列不拘一格且又严谨有序,惟妙惟肖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千佛寺摩崖造像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扫描二维码关注九州大学公众号,了解更多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